生命觉悟之后,一切都变得美好

2021-01-25 00:01: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图片


图片

生命的觉悟

道德的品格行为

成熟的、圣人的情怀

如黄金一样

在历史的长河中

熠熠生辉

图片




图片


古人说,不追求过去,不迎接未来,亦不住于当下,但往往我们都有种自我期许,老是汲汲地,等待着未来发生什么,期待着下一刻的惊喜。


修行人不将心待悟。你如果不等待、不期盼,坦荡荡地活在当下,而且在当下也没有贪执和执着,所有时间的脉动都那么美丽地出现在你的生命中,灵活而又充满生机。


当坦荡荡地活着,你会发现过去的并没有消逝,因为在时间的维度上它就在那儿,不仅过去未曾消逝,未来也并不是不可见。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能人异士,他们博古通今,还能预测未来,比如明朝刘伯温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之誉,为什么这些人能现见未来?


在时间坐标上的任一点,过去、现在、未来他都能知道,实际上这对于修行人来说是很平常的事儿。有些修行人年纪很小,有人家牛丢了也去找他,按照他说的地方,果然就找到了。小孩子童言无忌直言自己有这种特殊的能力,但到一定年龄就不会说了。


图片


对于我们佛弟子,学佛之后,怎么在身心世界去体验、去实践、去修持?实际上是回归到那个最平淡的、最平常的、最不造作的心性的本然,回归本来的面貌。


我们看师父他老人家那么安详自在,语默动静体安然。我们也要跟随学习,学习对生命的这种认知,对生命的这种态度,对生命的这份安放。


所以才会有“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如果一个人、一个众生,他能够掌握自己的心,认知自己的心,安住自己的心,世界就变得安静了。我们的心就开始有光了,心的镜子也变得明亮了。




图片


图片



当一个生命处于无明、无知的状态,生老病死都是苦,爱是苦,恨亦苦,甚至连收获都是一种潜伏的危机,幸福快乐都变成坏苦。


如果生命觉悟了、觉醒了,那生老病死都是生命的流程,都是沿途的风景,这样的生命处处都春光明媚,都呈现着生命本有的属性和庄严。


当觉悟者自己能安置自己了,他对人生、对世界的态度就会发生本质的转变。一个不安的、对未知充满恐惧的人,需要安全感的时候,就会产生很执着的贪嗔痴,他不仅仅过不好自己的生活,也没有办法与这个世界、与众生和谐共处,他处理不好这种关系。


一个觉悟者就不同了,他既能安放自己又能善待他人。生命是光明的,付出是有温度的,他不仅用爱去回报世界,同时也会用宽容去善待仇恨、化消冤仇。学佛就是为了追求觉悟,一旦一个人觉悟之后就会发生神奇的转变,所以叫“转凡成圣”。


图片


人类数千年乃至超过万年的文明,沉淀在历史的河床上,那些人物、财富、过往的事件,都如过眼云烟消失殆尽了。


但这种生命的觉悟,道德的品格行为,成熟的、圣人的情怀、思想,却如黄金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摘录自传喜法师1月21日开示)

图片


往期微信

古文殊寺简介

古文殊寺佛像随喜

古文殊寺原创短片合集

特别的礼物,给特别的你

信念的力量

好好说话,就是在改变命运

什么"贼"偷走了你的福报

你的音声里藏着你的命运和福报

念佛就是请佛来度我

悄悄处理你的烦恼


图片



扫码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佛典故事】四小不可轻
· 冬日暖阳里的另一种幸福
· 蓬莱拾遗 | 为什么过多睡觉要不得?
· 梵呗|天宁梵呗-戒定真香赞
· 想度众生可能也只是烦恼的一部分
· 高富帅出家由来已久:盘点历史上弃位出家的王公贵族们(下篇)
· 安住,在生命的升级班
· 【佛典故事】效其祖先急速食喻
· 在我们的生命中,什么是可以超日月光的
· 慧日法语甄选 | 修行
· 是什么,使佛陀有别于一个“人”?
· 深夜还在刷手机的你,串习的是……
· 蓬莱拾遗 | 怎样让念佛力量变大?
· 聆听莲座下:如何重新迈开人生的步伐
· 佛陀太会聊天……
· 【佛典故事】天人受三皈免堕癞子猪
· 憨山大师 | 论修行
· 圆满此生行持的信念来自于……
· 蓬莱拾遗 | 这个财富谁也不能败坏占有
· 这是一个方便,也是一种很重要的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