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经石峪刻石
《泰山经石峪》,全称《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又名《泰山佛说金刚经》,著名摩崖刻石,刻于五岳独尊的泰山南麓斗母宫东北一公里处的花岗岩溪床之上。刻石南北长五十六米,东西宽三十六米,约计两千多平方米,是汉字刊刻面积最大的作品。《泰山经石峪》书体在楷隶之间,偶有篆意草情,古拙朴茂,静写安详,为历代书家所推崇,被冠以“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的美称。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经文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原经文分上下两卷,三十二篇,5198字。《泰山经石峪》镌刻了第一篇至第十六篇,计3017字。字径多在50-60厘米之间,最小的也有30厘米。藏于水下愈千年,后经发现,使泉水改道,方暴露出来。因年月久远,加之溪水冲刷,沙石磨损,现仅存一千余字,四十行,残毁过半。其中还有未完工的半成品描红双钩字,整个石刻也未落款,经今人考证为安道一所书。
被世人遗忘的“书仙”安道一
安道一为北齐时禅宗高僧、大书法家。他经历了北周“二武灭佛”之难,达摩祖师被当权者毒死后,僧众为护佛法开始迁移,并改变以前由书经传播的方式,认为“缣竹易销,皮纸易焚;刻在高山,永留不绝”。故在迁移中把佛经刻于石崖之上。法师安道一即是此时的主要书经者。其书艺甚高,开一代新域,中外影响很大,有:“清跨羲(羲之)诞(韦诞),妙越英繇”的赞誉,康有为、郭沫若都给予极高评价。日本书道协会建议中国书协应立安氏为“书仙”,以与王羲之“书圣”并驾齐驱。
节选赏析
延伸阅读
弘一法师早年驻锡泉州承天寺期间,曾经用心指导学僧研习书法,亲为讲课,传授技能。弘一法师提出的“字以人传”观点,甚为精辟,值得今人和书法爱好者们仔细探究。
点击▲阅读
三光照相 万品流形 人途超急 时代虚盈
淳风久谢 浇俗濳生 爱波滔识 业雾昏情
猗欤文殊 五台腾迹 妙道乘幽 元源控寂
鹫峰遐峙 龙宫广辟 慧日舒光 慈云吐液
宝传兹日 法像斯时 瞻风侯景 梵刹开基
准绳秋子 取则迦夷 业隆千载 道盛一期
至人惠利 正觉津梁 明示衣珠 大开宝藏
伫契圆明 崇缘方广 国家隆盛 同享遐昌
关注我们 知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