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华严经》朝圣的灵辩法师
元朝时,魏国有一位灵辩法师,他在俗家的家世不详,只知道其人是在悬瓮山出家的。
熙平初年,灵辩法师头顶《华严经》虔诚朝拜五台山。《华严经》是一部大经,负荷相当沉重,灵辩法师日夜经行在五台山南、北、东、西、中五个山顶,如此精勤的经行,风雨无阻,一直到脚跟都磨破血从脚底流出,还是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这样的苦行,法师竟然持续了三年之久。有的人看他如此劳苦,就规劝他说:“何苦自己找这样的苦头吃呢?别过份用功了,歇歇吧!”
还有的人嘲笑他:“看起来真像个疯子,活受罪,好可笑!”
“难道这么做,折磨自己,就一定能证道了?未必吧?”
可无论怎样的声音,灵辩法师都无动于衷,一点也不被别人的话语所左右,坚定的道心不退,三年当中犹如一日,从没有疏忽偷懒过。
一天黄昏,法师在松树下禅坐,忽然间心光清澈,不知从什么地方来了一个相貌奇异的比丘突然出现在他面前,用手摸着他的头说:“你勤苦地修持,的确有很久的时间了,这时理当因你坚定的信心而入于三摩地。”
就像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梦,灵辩法师忽然醒来,那位比丘也不知了去向。自此之后,经典上的一切文字,法师只要映入眼帘,再深奥的文字都能懂得其义,也知道怎样解释。
后来他造论一百卷解释华严经义,受到孝明帝的重视与崇敬。孝明帝恭请他进宫为大臣们说法,所有大臣都恭敬聆听他的开示。后来,这位灵辩法师也在清凉山修行示寂。
经中之王《大方广佛华严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佛陀成道后宣讲的第一部经典,祂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上乘菩萨解释无尽法界时宣讲此经,这部经共有八十卷、六十余万字,被大乘诸宗奉为宣讲圆满顿教的“经中之王”。
微型华严经塔的殊胜缘起
2010年,传喜法师发愿造十万尊微型华严经塔与众生结缘。
微型华严经塔是通过高科技的微影方法,将六十余万字的整部《华严经》印制后,放在透明的佛塔中,同时加上大佛頂首楞严神咒、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罗尼咒、十小咒、释迦牟尼佛心咒、地藏王菩萨心咒、等殊胜咒语装在塔内。
经塔所在之处,即有大乘经典和咒语的光芒普照,佛力加持不可思议,是末法时代利益众生,祈请消灾免难、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殊胜方法。
法 师 开 示
过去古人拜五台山就有头顶《华严经》朝拜的传统。一整部《华严经》很厚重,但是现在我们制作的华严经塔就很方便,拿根绳子拴着就可以顶在头上了,还可以放在车上、供在佛堂里。
佛陀涅槃前,特别授记《华严经》由东土震旦的中国人传承。这部经是释迦佛陀于菩提道场,成等正觉之后的内在的境界,所以不是祂对着谁说的,完全就是成佛的境界。
佛经三藏十二部,世尊四十九年说法三百余会,都是解释“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七个字的,这部经在我们佛教的经典里称为“经中之王”。
不学《华严》不知佛家富贵,不学佛我们也不知道自己的心有多伟大。大、方、广是我们的心,也是佛心的体、相、用。
“大、方、广”是以菩提心“法尔如是”的佛性为基础,展开的身、口、意清净的功德业力,“华”是觉悟,“严”是用所有的功德去庄严。
佛是“大、方、广、华严”,我们众生是“大、方、广、污染”。佛菩萨与我们的区别就在“华严”这两个字上。如果将“大、方、广”比作一个大房子,诸佛菩萨、果地的圣人,祂们的房子都是装修好的,我们的房子就是没装修。
学佛进步的标志就是,对自己有惭愧心、忏悔心,对众生有感恩心,对三宝真正地生起恭敬心。心越来越调柔,调柔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大悲心充满。如果越学佛越傲慢,觉得自己了不得,见佛、见菩萨了,那就糟糕了。
摘录自传喜法师开示
往期回顾
END
长按上方二维码
关注大圣五台山古文殊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