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明义丨《大学》:不可偏心待人

2019-04-16 20:46:25 发布:妙梅 人气:991

图片来源:网络
       为什么?《大学》解释:“人们对于自己所亲近喜爱的人,会有偏心;对自己所轻视厌恶的人,会有偏心;对自己所畏惧恭敬的人,会有偏心;对自己所怜悯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自己所傲视怠慢的人,会有偏心。”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来,人难免以个人的好恶来判定一个人,从而在言行上表现出偏颇的行为。修身就要克服这种倾向。
       
孔子有过类似的失误。澹台灭明,字子羽,鲁国武城人。他曾在子游手下做过小官,后经子游引荐,跟随孔子学习。但他相貌丑陋,不象个好人的样子,孔子不怎么喜欢他。
       
后来他自己退而修行,跟随子游到江南讲学,拜他为师的有三百多人,各诸侯国都传颂着他的名字。孔子知道后感慨的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喜爱一个人一定要以正确的方式对待他。在弟子中,孔子最喜欢颜回,孔子的学生也都知道。孔子有一次问子贡,你和颜回哪个聪明?子贡说,我哪里赶得上颜回。颜回闻一以知十,我闻一只知二。孔子高兴的说,你说的对,我和你都赶不上他。
       
但孔子喜欢颜回,绝不逾越礼制的规范。颜回不幸早死,孔子非常的悲痛,颜回的父亲向孔子借车来做运棺的礼车。孔子拒绝,说:“孔鲤死时,也是只有棺没有礼车。我曾经担任过大夫,依礼是不可以步行送葬的。”
       
颜回的师兄弟想为颜回举行隆重的葬礼,孔子不同意。但师兄弟们执意厚葬了颜回。孔子知道了,说:“回啊,你把我看作父亲一样,但我却不能把你看作儿子一样。这件不合礼的事情不是我的主意,是你同学们做的呀。”
       
爱之以道,所以孔子非常喜欢颜回,其他的弟子不仅不妒忌,反而加以成全。《论语》中除了孔子,最红的就是颜回,表面上看是孔子这个老师成就了颜回,实则是颜回的师兄弟使颜回留名啊。
       
喜爱一个人要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子贡也是孔子特别欣赏的学生,但子贡言语刻薄,常“方人”,就是指摘别人。
       
孔子劝告说:“你已经很杰出了吗,要是我,就没有那么多闲功夫议人是非。”子贡自夸:“我不愿意别人加在我身上的,我也不愿意以此加在别人身上。”孔子提醒:“这还不是你做得到的。”
        
对那些不喜欢的人,要认识到他的优点。孔子说:“君子不会因为某人的话说得好就推举他,也不会因为某人品行不好就否定他的一切言论。”
       
孔子在卫国呆了很长的时间,与卫灵公多有交往,卫灵公有种种偏差的行为,但孔子也认识到他的优点,说他善于用人,所以虽然有许多可指摘的地方,但还没有弄到国家败亡的地步。
        
人的感情偏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境的转换而发生变化。《韩非子》讲了一个故事,说私自驾驶国君的车子会被处以断足的刑罚。弥子瑕在卫灵公面前很得宠,弥子瑕母亲病了,弥子瑕假传命令驾着国君的车子就出去了。
       
卫灵公知道了,说:“弥子瑕真孝顺。为了母亲,连断足的刑罚也顾不上了。”还有一次弥子瑕吃到一个很甜的桃子,便把剩下的半个给了卫灵公。卫灵公说:“弥子瑕真爱我,有什么好吃的都会想到我。”
       
等到弥子瑕年老了,宠爱淡薄了,得罪了卫灵公,卫灵公说:“这个人曾经假传我的命令私驾我的车子,后来竟然把吃剩的半个桃子给我。”同样的行为,先前被赞美,后来却获罪,原因是卫灵公的爱憎起了变化。
       
要正确的看待一个人,一定不能让情绪影响自己的理性。
       
《大学》引用一则谚语说:“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人们不知道自己子女的缺点,也不知道自己庄稼的丰硕,因为自己或喜或厌、或敬或怒的主观情绪影响了自己的心态,不能够客观的认识人与物。所以《大学》总结说,这就是不修身,就规范不好家庭的原因啊。
       
王阳明认为,格物致之诚意正心修身虽然是五个方面,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合起来,不过是修身一件事而己。他说:“何谓修身,为善去恶之谓也。”前面四个步骤,最终要落实到个人的言行。不能以个人的主观情绪表现出偏颇的行为,一旦有所偏颇,在家家难齐,在国国难治。
        
不管是喜欢一个人,还是厌恶一个人,抱着善良的心意与之交往,客观的看待他的优缺点,也许是正确的态度。


喜欢就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们

相关文章
· 《论语》子罕篇第八:叩其两端而竭焉
· 读经明义丨《论语》:被世俗弄脏 用经典洗尽半生浮躁
· 《论语》子罕篇第五:​子畏于匡
· 陪伴父母 就像他们当初对你那样
· 《论语》子罕篇第四:​子绝四
· 《论语》子罕篇第二:​达巷党人
· 南怀瑾老师:没有这几个经历成就不了大事
· 读经明义丨《中庸》:“中和”可驯服你心中的小野兽
· 人生的方向盘 还是要自己牢牢握紧
· 《周易》智慧:拥有这五种品质的人,运气都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