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宗石头系禅易会通疏证(2)

2010-05-27 21:51:00 发布: 人气:993

南宗石头系禅易会通疏证(2)

 

宝镜三昧歌》正偏五位

如果说,石头希迁《参同契》引易还较为隐晦、简洁的话,曹洞则进一步将其展开为一个层次化、体系化的系统,转化为一种独特的门风,具体体现在四种五位说。

曹洞宗创始人洞山良价(807-869),出自云门昙晟,尽领云岩玄指而得法。其宗脉大致为:石头希迁--药山惟俨--云岩昙晟--洞山良价—曹山本寂(840—901)。曹洞宗风特点是以正偏五位(正中偏、偏中正、正中来、兼中至、兼中到)诠述理事圆融,接引勘验学人。禅风细密回互,妙用亲切。 “曹洞家风,君臣道合,正偏相资,鸣道玄途,金针玉线。内外回互,理混融融,不立一法,空劫以前,自己为宗,良久处明之。”(《纂要》)曹洞偏正回互、君臣五位之说源于石头希迁所撰之《参同契》灵源、枝派、明暗之说。《三昧歌》是承继《参同契》援易入禅思想的典范之作。君臣正偏说是曹洞禅的核心,也是对《参同契》思想的重要发挥。

曹洞以正偏立五位,源于《宝镜三昧》。《宝镜三昧歌》及《五位君臣颂》、《五位显诀》,是曹洞宗以易说禅的成熟作品。《三昧歌》全一卷。又作《歌颂宝镜三昧歌》、《洞山良价禅师宝镜三昧》、《宝镜三昧》,系采易出象示意之法,咏叙曹洞正偏回互之旨,共94句376字,与《参同契》同为备受曹洞宗重视的宗典。

《宝镜三昧》以五位配于《周易》之爻卦:“重离六爻,偏正回互。叠而为三,变尽成五。如荎草味,如金刚杵。” 是为三叠五变之说,即重离六爻之卦,阴爻阳爻回互叠变而成五卦,具荎草之五味,如金刚杵之首尾阔而中狭,此喻显正偏五位。寂音慧洪之解三叠五变,谓:离为南方之卦,火也,心之譬也。其爻六划回互而成五卦,重叠之,而成三卦,取二、三、四爻而成巽,取三、四、五爻而成兑卦,此谓叠之为三;下巽上兑成大过,下兑上巽成中孚之卦,此谓变之成五(参《合古彻》卷上)。着名易学家潘雨廷先生在《易与佛教,易与老庄》中将“叠而为三”分疏为三种:其一,以六爻中取三爻,凡二三四、三四五为偏,初二三、四五上为正。回互为变其阴阳,重离及二偏二正,卦象为五,故曰“变尽成五”。由离四五上变而为既济、正中偏;初二三变为未济、偏中正,三四五变为益、正中来,二三四变为损、兼中至,重离为兼中到。其二,以天地人三才为“叠而为三”,凡初二地才,三四人才,五上天才为正;二三当人与地,四五当人与天为偏。回互亦为变其阴阳,由重离之三正二偏而变之,曰“变尽成五”。即由离五上变为革、正中偏,初二变为鼎、偏中正,四五变为家人、正中来,二三变为睽、兼中至,三四变为颐、兼中到。其三是回取旋卦象,互取互卦象。由重离六爻之旋,得离、巽、兑三卦为“叠而为三”,于三卦各叠取三互卦,合以上下卦为“变尽成伍”。中互为正,上下互、上下伍为偏。具体来说,由离之上伍为鼎,下伍为革,上互为睽,下互为家人,中互为大过;由兑上伍为革,下伍为中孚,上互为大过,下互为睽,中互为家人;由巽卦上伍为中孚,下伍为鼎,上互为家人,下互为大过,中互为睽。(参见潘雨廷《论曹洞宗的宝镜三昧与五位君臣》,《易与佛教、易与老庄》,第93-95页,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月12月版)以后随着禅宗的发展深化,又于回互加偏正、加君臣,从而显示出曹洞援易、援儒作为方便阐释禅道究竟的不断深化发展的轨迹。

正偏五位和功勋五位是洞宗始祖良价用以接引学人的施设。依偏正回互之理,开示正中偏等五位修行程序。正偏五位,指正中偏、偏中正、正中来、偏中至、兼中到等五位。源出于希迁之《参同契》灵源支派、明暗理事之语。所谓“<

喜欢就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们

相关文章
· 南宗石头系禅易会通疏证
· 古都北京设计和建造的易学原理
· 《易经》与儒家思想之渊源
· 《周易》、武术与灵感思维
· “象”模型:易医会通的交点
· 《周易》审美价值取向初探
· 《易经》与中国文化心理
· 《周易》的思维方式在中国画发展中的特殊地位
· 金庸小说与《周易》
· 易学人物王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