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节气已是真正的凉爽季节的开始,很多人在调养身体时一味地强调海鲜肉类等营养品的进补,而忽略了季节性的易发病,给自己和家人造成了机体的损伤,影响了学习和工作。
1、贴秋膘
专家提醒:白露时节,食补胜过药补。很多人认为炎热的夏季已过去,秋冬季节已经到来,所以刚到秋天,就开始“贴秋膘”大量进补,却忽略了季节性的易发病,如秋天经常引发的过敏性鼻炎、气管炎和哮喘等,所以在进补的同时要因人而异。特别是对于那些因体质过敏而引发的上述疾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对于体虚者,这时候,最好通过食补代替药补,而食补首推粥。早晨喝碗粥,既能治秋凉,又能防秋燥。如银耳粥、莲米粥、芝麻粥、红枣粥、红薯粥、玉米粥等。中医认为海产品多为大寒之品,易伤脾胃,所以白露季节肠胃功能不好的人应不吃海鲜。吃辣椒等刺激性的食物则会影响肺和皮肤。
2、防过敏
在白露节气中要避免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如过敏性鼻炎、哮喘和支气管炎的发生。特别是对于那些因体质过敏而引发的上述疾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
凡是因过敏引发的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平时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生冷炙烩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最常见的有带鱼、螃蟹、虾类,韭菜花、黄花、胡椒等。
白露季节宜食用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饮食上,建议多吃秋梨、银耳、蜂蜜、百合、莲子、枸杞、萝卜、豆制品等,多吃橙黄色蔬菜,比如南瓜、红萝卜等。另外,吃一些绿叶蔬菜补足维生素C也很有必要,如芥兰、菠菜、绿菜花等。
专家提醒:白露即为典型的秋季气候,我们就不能不考虑到秋季的气候特点——干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我们讲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而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预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适当地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对普通大众来说,简单实用的药膳、食疗似乎更容易接受。
专家推荐防燥食疗方——莲子百合煲:
[配方] 莲子、百合各30克。
[做法] 莲子、百合清水浸泡30分钟,锅内放入清水,将莲子、百合一同入锅,加水煲熟。
[功效] 清润肺燥,止咳消炎。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