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源》第六篇章——礼义之邦 器以藏礼

2015-06-18 08:09:03 发布: 人气:3949
      
     反观现在的炎黄子孙,一方面我们忘却了道,悖离了德,一方面,我们却又在狭隘的物质空间里拼命地挖掘,不管得到与否,都是死路一条。不要忘记,华夏文明的所有核心价值观都是围绕“道”展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文以载道的文化,中华民族是传承道德的民族。

                         ——传喜法师同济大学讲座2015年6月1日
      
   
 
      何谓“华夏”?《春秋左传正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国者,睿智之所居,万物之所聚,贤圣之所教,仁义之所施,礼乐之所用。人类的文明是有次序的,它的次序越严谨,其文明程度越高。华夏文明的次序在礼仪中彰显,在服章中流溢。

    华夏自古就是崇礼尚义的文明之邦。礼仪,古体为禮儀。这个“禮”字,左边偏旁从示,右边“豊”表器皿,行礼之器。自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以来,华夏文明逐渐形成了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可见,礼起于祭祀,延展至人,后及礼制。五礼无所不容,萃取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尚礼的华夏民族为礼仪之邦倾注了最好的注解。然而,在继承华夏礼仪方面,国人多因不知其源,更无甚解,以至于难免流俗。

     华夏文明源于道,尊崇道。因而,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里处处可觅“道”的踪迹。以五礼之首的吉礼来说,祭祀就是守道的一种仪轨,祭祀有三类:天神、地祇和人鬼。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在古代,祭祀有严格的等级。天子祭天神地祇,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只能祭己祖先和灶神。清明节、端午节和重阳节是传统的祭祖日。祭祀本是低级生命与高级生命之间的交流感应,然而今天的人们一提及祭祀,却完全没有这个概念,许多人还误以为那是巫婆神汉的文化。其实,在一些令人产生敬畏之心的词语里,我们体悟到的多是生命升华的洗礼。譬如:礼祠即以礼祭祀;礼诵即礼佛诵经。

    言之以礼,必不离器。器者,道之器。《周易.系辞上》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寓礼意于礼器,也就是器以藏礼。商周时期,礼器逐渐发展成为“礼治”的象征。这个时期的礼器包括玉器、青铜器及服饰。进入秦汉社会后期,礼崩乐坏,礼仪制度难以为继,青铜礼器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今天,人们可以通过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彩绘龙盘以及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琮和玉璧,得以想见远古先祖祭祀的端倪。

    作为祭器和礼器,玉器大致有璧、璋、琥、琮、圭和璜六类,常常在国家祭祀大典中,用作祭天和祭神等等。以玉作器, 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我们今天着重讲璧、琮、圭和璜。苍璧礼天,璧表天,表无形;黄琮礼地,琮表地,表有形。如果把琮放大一些,有点像我们佛教的宝塔,但是琮是中空的。玉琮的天圆地方,即是传递了上古的宇宙观,也代表有形与无形之间可以互换,用量子力学观点讲,就是物质与能量可以互换。玉圭,锐上方下,它是表“君”的。西周时期许多诸侯朝觐周王时,都手持一件重要的礼器——圭。为什么在皇帝面前、在君主面前,要捧着这个礼器呢?它就是一个密码,一个人天相应和人天合一的科技密码。再来说璜,半壁曰璜。璜之形,仿彩虹,呈倒挂状。以玄璜礼北方,璜表“亲”,有血缘关系的宗亲眷属。所以,四大礼器就代表了天、地、君、亲。


     怎么样来面对天地君亲?我今天就带来一个远古时代的出土文物,这是一条龙,首尾相接,形成一个璧的形状。远古时代的璧玉,雕刻得已经如此精美了。璧是代表“天”,这个天不是我们现在想象的像空气一样的天。天,是全信息的,它可以是六维七维,八维或者十维。天,譬如我们现在讲的大数据一样。所以,老子认为世上的一切都要符合宇宙规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应而善应。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换句话说,你的起心动念,在天这个大数据库里面都会刻下痕迹。“慎独“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不要以为你一个人在房间里胡思乱想,看黄色网站,不会有人知晓。事实的真相是,我们的所思所想所做,天地都会不失毫厘地记录下来,虽然没有摄像头,但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中国人的道德来自于“道”,德的遵守亦来自于道。天,是活灵活现的,是充满勃勃生机的。

     玉璧和玉琮,当中为何皆有一洞?这个洞就代表“道“,你可以说是虫洞,也可以说是超时空的一个隧道,低级文明与高级文明之的一个通道。讲到这里的时候,大家是否有些启发,何谓中国的“中”?“中”就是那个“洞”,玉璧和玉琮当中那个洞,仿佛世俗社会与神圣世界有一条无形的线贯通着,低级生命与高级生命之间可以相互来往,相互沟通。上古时代,人们信奉宗庙为先,居室为后,所以,在礼制中有明确的规定,祭器为先,养器为后。在人与现实社会的种种关系中,人们首先要面对的是人与天地的关系,然后才是养生的关系。当我们这些炎黄子孙站在现代科技的洼地上沾沾自喜的时候,还真的很少有人醒悟,创造华夏文明的先祖们,对于天地宇宙的认知水平和领悟能力远远超过我们。乃至今天我们要用爱因斯坦的理论,要用当代霍金的理论才能慢慢解读和了解我们的华夏文明。

      中国人以龙的传人为荣,龙从云,龙是踏云而行。可以这么说,人类有可能来自高级文明,我们祖先的智慧远远比我们的智慧高得多。在人类的起源上,各种创世传说都比较含糊隐晦,惟独佛经有非常清晰的文字记载。佛陀在《起世经》中,详细宣讲了宇宙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人是如何来到地球上的。人类来自于光音天,最初可以在天地间来去自由,每个人身上有光明,能量场非常大。当时的地球,地表有许多地肥,有人就拿手沾一点品尝,觉得味道不错。久而久之,吃得多了,体重增加,再也飞不起来,就留在了地球上。所以,无论华夏文明,还是其他文明,我们人类肯定不是猴子变的。现在世界上一百多位著名的生物学家和生命学家,都否认人是从猴子变来的。

      器,不仅藏礼;器,而且藏道。中国的“中”字就蕴藏在礼器中。刚才我提到玉璧和玉琮,它们当中的那个洞,仿若象形文字的“中”,“中”字里面有一竖,那就是通天通地的。什么通天地?智慧通天地,道通天地。反观现在的炎黄子孙,一方面我们忘却了道,悖离了德,一方面,我们却又在狭隘的物质空间里拼命地挖掘,不管得到与否,都是死路一条。不要忘记,华夏文明的所有核心价值观都是围绕“道”展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文以载道的文化,中华民族是传承道德的民族。




文字编辑  妙丽   网络图片
喜欢就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们

相关文章
· 信仰和迷信
· 佛法的殊胜
· 《华夏之源》第五篇章——道若迷失 德必不侣
· 所做不亡
· 《华夏之源》第四篇章——理想国
· 魔是什么
· 身贫道不贫
· 降伏内在的冤敌
· 在利他中遇见自己(下)
· 在利他中遇见自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