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汤姆逊(1837-1921),英国人,150年前用照相机记录中国社会的著名外国摄影师。约翰•汤姆逊来到中国之时,正是中国近代走向变革的开始。经历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刚刚从太平天国的内乱中喘过气来的清王朝,此时正处在崩亡前最后的“中兴”时代。随着通商口岸接连开放,洋务运动兴起,西方的影响在一些地方正悄然地带来改变,因而在汤姆逊的摄影作品里他十分关注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
本期精选了被英国伦敦维尔康姆图书馆珍藏的汤姆逊数百幅大尺寸玻璃底片其中的寺院、僧侣部分。这些采用火棉胶湿版摄影术拍摄的玻璃底片,是他1862-1872年之间在中国南方等地拍摄,其中不少照片他从未发表过。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走到150年前,可以全景式看清1870年前后中国寺院与僧侣当时的情景。
约翰•汤姆逊
北京清漪园之大报恩延寿寺遗址 (1871-1872年)
大报恩延寿寺在万寿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原是乾隆为他母亲60寿辰而建,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从此照片中还依稀可以看出当年的原貌。1888年慈禧重建时改为排云殿,是慈禧在园内居住和过生日时接受朝拜的地方,现在这组建筑是颐和园最为壮观的建筑群体。
福建闽江金山寺(1871年)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
摄于1868-1872年之间
广州华林寺五百罗汉堂
寺院方丈
广州六榕寺花塔
这群旗人士兵是美国驻广州领事的中国卫兵,背后为六榕寺花塔
1869年,香港天后庙,化缘僧人
布道僧人
寺院
方广寺全景
方广寺内现存明代建筑(应为清代建筑,编者注)雕工精美,大雄宝殿内的几幅壁画精美绝伦,寺内完整地保存着许多名人墨迹,大雄宝殿前高悬一面晚清重臣左宗棠在光绪乙酉年(1885年)题写的篆体木刻牌匾“显密圆通”。
方广寺敲钟的僧人
大雄宝殿大门弥勒佛前
一坐一立的两位僧人
1871年,方广岩寺吃饭的僧侣
方广岩右侧石径
大雄宝殿前的弥勒佛
从方广寺右侧崖壁俯拍的
寺内建筑全景
“山中寺庙炉边一景”位于脱凡楼一楼右侧,照片中在炉边烧火的人不是寺院中的僧人,也许是约翰·汤姆逊雇佣的助手。
黎芳拍摄的方广寺,1869年
同兴照相馆拍摄的方广寺
1870年代
1870年左右,广州西门
1870年,广东潮州,三元塔
三元塔始建于1605 年,竣工于1607年。 由户部侍郎林熙春倡建。
厦门打字石
约翰·汤姆逊所拍摄的很多关于中国的照片,对于研究十九世纪中叶的中国有着巨大的意义。那些一路被不经意间记录的人,或许从来没有想过,他们已经被定格成为历史的永恒。
1874年第二版第一册《中国和中国人影像》封面,此书出版轰动了当时的英国甚至是欧洲。
在《镜头前的旧中国》的序言中,约翰·汤姆逊说道:“如果当年伟大的马可·波罗能用几张照片来说明他漫游古老中国的经历,那么他的美丽传说会更加动人。”
好好念佛修行
好好念佛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