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逢弘一大师诞辰纪念日 || 弘一大师的“人生三层楼”

2023-11-03 06:01:00 发布: 人气:9
图片


今天农历九月二十,恭逢民国四大高僧之一、南山律宗第十一祖——弘一大师(俗名李叔同)诞辰一百四十三周年纪念日。


一百四十三年前的今天,这个出生于天津富有盐商之家的婴儿,开启了自己一段绚烂夺目的传奇一生,也为中国近代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片



他的前半生是李叔同,

擅书法,精金石,通诗词,达音律,

风花雪月,交友宴饮,

是举世瞩目的天才;


他的后半生是弘一法师,

他把爱变为了慈悲,

尝尽人间悲欢,笃志苦修,

成为德高望重的一代高僧……


图片


自带光环的青年时期


李叔同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


在戏剧上,他参与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在《茶花女》中扮演女主角玛格丽特开风气之先河,引起巨大轰动。


在音乐上,他出版发行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本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是中国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第一个在国内推广钢琴,第一个引进西方乐理的音乐家,一生写下九十多首歌曲。


在书法和绘画领域,他是中国油画之鼻祖。他的字与南社名僧苏曼殊的画并称“双绝”。


在金石篆刻领域,他亲自发起成立了继“西泠印社”之后的又一个印学团体——乐石社,定期雅集,编印印社的作品集和史料汇编,这在近代篆刻史上领风气之先。


此外,他还教出了漫画家丰子恺、国画大师潘天寿、音乐教育家吴梦非、音乐家刘质平等,几乎撑起了民国文艺界的半壁江山。 


图片

淡泊自守的一代高僧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名满天下的文艺大佬,却选择在盛名之下,在杭州虎跑寺,皈依三宝,落发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


对此,弘一大师的得意门生丰子恺是这样解释的。在《弘一法师的三层境界》一文中,他认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


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


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他们把全力贡献于学问的研究,把全心寄托于文艺的创作和欣赏。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


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很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他们以为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


世间就不过这三种人。我虽用三层楼为比喻,但并非必须从第一层到第二层,然后得到第三层。有很多人,从第一层直上第三层,并不需要在第二层勾留。还有许多人连第一层也不住,一口气跑上三层楼。


不过我们的弘一法师,是一层一层的走上去的。弘一法师的‘人生欲’非常之强!他的做人,一定要做得彻底。他早年对母尽孝,对妻子尽爱,安住在第一层楼中。中年专心研究艺术,发挥多方面的天才,便是迁居在二层楼了。强大的‘人生欲’不能使他满足于二层楼,于是爬上三层楼去,做和尚,修净土,研戒律,这是当然的事,毫不足怪的。” 


图片


持戒苦修,终成祖师


出家后,法师一洗铅华,潜心戒律,笃志苦修。


他说,佛法非迷信、佛法非宗教、非厌世、非说空以灭人。佛学的核心是慈悲之心,即利万物他人一切生灵之心。


弘一法师慨叹僧界为世所诟病者皆以不守戒律之故,于是发愿毕生精研戒法,初学有部律,其后专弘南山律宗。


法师操行至凛,苦修律宗,常年跣足芒鞋,孑然一担,过午不食,寒不逾三衣,洗衣缝补全都自己动手,外出云游也不过一席一被。


除了苦心修行外,他还不辞劳苦,四处弘扬佛法、授业讲经。


法师之所以成为律宗大师,不只是他对于律部的钻研和整理,更是他的实践生活,他对微细的戒行也能行守无亏,因弘扬南山律宗的缘故,被佛教界尊为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63个流年,在俗39年,在佛24年,恪遵戒律,清苦自守,传经授禅,普度众生,但法师却自号为“二一老人”,意为: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


大师的道德力量与民国文人圈


大师淡泊名利,清净自守,严持戒律,高山仰止的纯净心灵,如春风拂面的温和态度,令民国的文人圈中,如张爱玲、郁达夫、黄永玉、叶圣陶等人,均深受大师道德力量的感召。 


一向高傲的张爱玲曾言:“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地谦卑。”


黄永玉小时候因为偷花与大师相识,仅有一面之缘,但在听到大师圆寂的消息时,居然悲痛地“嚎啕大哭”。 


徐悲鸿曾多次进山看望弘一法师。有一次,他在山上突然发现一棵枯死多年的老树抽出了新芽,便问道:“此树发芽,是因为您的慈悲感动得起死回生吗?” 


叶圣陶在《两法师》一文中自述,见到弘一大师竟像追星族见到偶像一般,“感情有点激动”。甚至在同大师默对的一二小时里,“觉得有难言的美。”


图片


圆满传奇的一生


1942年春天,弘一大师前往灵瑞山讲经。不久之后,住在温陵养老院。


9月24日是中秋节,大师为大众讲经,并向院中的老人讲说净土法要。


10月2日示现些微疾病,拒绝医药及探问,只是专一念佛。6日绝食,只饮水。


7日写遗嘱,交代妙莲法师负责后事。


10日下午,大师手书“悲欣交集”四字,交给妙莲法师,并嘱咐注意:如在助念时,见我流泪,并非留恋世间、挂念亲人,而是悲喜交集所感。说完话,仍默念佛号。


13日戌时(晚上七时至九时),在大众念佛声中,安详往生,结束了充满传奇的一生,时年六十三岁。


荼毗后获舍利子一千八百粒,舍利块有六百块。


赵朴初先生以诗评价大师的一生:“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无数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

图片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耳畔似乎又想起那首熟悉的《送别》,尽管弘一大师的背影已经渐行渐远,但他不满足于世俗的声色名利生活,毅然踏上寻求灵魂解脱和普渡众生道路的精神却代代相传,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和践行。





月明天心

图片

关注更多分享


天心素食

图片

关注美味分享




恭迎观音菩萨出家日


三个伟大的老父亲的故事



相关文章
· 王羲之小楷:佛遗教经
· 菩萨在人间的动力
· 《华严经》 | 百喻菩提心
· 白话《唐高僧传》丨释慧明
· 隆重推出《云居云》| 纪念虚云长老重兴云居山七十周年
· 白话《唐高僧传》丨释明达
· 白话《唐高僧传》丨释法凝
· 恭迎摩利支天菩萨圣诞
· 王羲之小楷:佛遗教经
· 三宝的内涵超出你的认知
· 人生路上,由祂们为你保驾护航
· 佛菩萨这些手势的意义,你知道么?
· 欢度国庆 | 在寺院用斋的全套仪轨,记得收藏好
· 欢度国庆 | 假期游访寺院,这份“入寺指南”请收好!
· 佛弟子的生命气魄
· 朱清时 | 人的无生境界:生命永恒,但不是你以为的那样
· 教师节 | 感恩老师,顶礼三界导师释迦牟尼佛和所有善知识
· 虔诚的佛弟子,一定是福慧增长的
· 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愿力,微妙心印
· 生命转轨,这是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