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唐高僧传》丨释法凝

2023-10-24 21:30:00 发布: 人气:6
图片
图片




(七)遗身

南齐蜀部会州寺沙门释法凝



《译文》



释法凝,会州(今甘肃靖远)人,俗姓庞。以前,齐武帝梦见齐山,醒后不知此山位于何方,遂把梦中所见的景象描绘出来,颁布天下,令天下人一起寻找这个地方。当时,法凝所在地之父老乡亲奏报当地地方官,称齐武帝所梦之山乃是离会州城北七里的巨人山。此巨人山旧称齐山。齐武帝遂派人在那山顶建立精舍,并敕僧人住在上面,赐给田业。法凝当时以童子优先被剃度出家,住于齐山顶之精舍。他自出家后,专心持戒,道德日新。历时三年六个月,斋供不断。但以坐禅为念,出禅则诵经。时常进入禅定,当地的百姓争相上山,想去观看其坐禅,但到了山上,又不敢进入寺里,只从窗中遥望。只见他一坐就是一个月,有时虽然也出来走动,但仍不饮食。附近之大德名僧纷纷前往劝他进食。


法凝虽然有时也吃点东西,但所吃越来越少。到他七十岁时,于佛像前端坐,起初他自烧一指,火慢慢燃到手臂之上,他纹丝不动,在场的僧人及其弟子们想上前把火扑灭,但遭到他的拒绝。火慢慢燃到全身,一直烧了七天七夜。当时在家男女老少有的号啕大哭,有的赞叹不已。等到全身燃尽时,只剩下一堆灰烬。大众遂收拾起这些灰烬,把它埋葬起来,并在上面立塔。现在该地只剩下一个精舍,其它的已荡然无存。

















《原典》


释法凝,会州①人也,俗姓庞氏。初齐武更梦游齐山,不知在何州县,散颁天下觅之。时会之父老,奏称去州城北七里,臣人山是,旧号齐山。武帝遣于上立精舍,度僧给田业。凝以童子,在先得度。专心持戒,道德日新。月②六年三③,斋供不断。但以坐禅为念,出禅则诵经。恒常入禅,百姓争往看,而不敢入,唯于窗中遥见。动经一月,出犹不食。大德名僧,多往劝之。


虽复进食,渐渐微少。后年至七十,于佛像前置座而坐,初烧一指,昼夜不动,火然及臂,诸人与弟子欲往扑灭,及有叫唤者,复有禁止不听者。臂然火焰弥炽,遂及身。七日七夜,时俗男女有号哭自槌者,又有顶礼赞叹者。至身尽,唯有聚灰。众共埋之,于上起塔。今唯有一精舍在,余皆摧灭。






注释

①会州:今甘肃靖远。

②月:岁月。

③三:《大正藏》第五十册?页六七八下校刊宋本、宫本,加上“月”字。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恭迎摩利支天菩萨圣诞
· 王羲之小楷:佛遗教经
· 三宝的内涵超出你的认知
· 人生路上,由祂们为你保驾护航
· 佛菩萨这些手势的意义,你知道么?
· 欢度国庆 | 在寺院用斋的全套仪轨,记得收藏好
· 欢度国庆 | 假期游访寺院,这份“入寺指南”请收好!
· 佛弟子的生命气魄
· 朱清时 | 人的无生境界:生命永恒,但不是你以为的那样
· 教师节 | 感恩老师,顶礼三界导师释迦牟尼佛和所有善知识
· 虔诚的佛弟子,一定是福慧增长的
· 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愿力,微妙心印
· 生命转轨,这是第一步
· 【农历七月孝亲报恩月特辑】将祖先从恶道里救出来,尽孝道才算是尽到了关键
· 刹那的解脱,需要长久的准备
· 随着这样的观想,我们的身见、执着就会瓦解
· 当以持戒、忍辱、智慧如法修行来供佛
· 每个名字都是一个信息场
· 《佛说盂兰盆经》| 短短八百字里,佛陀再三强调这个简单明了的救苦良方
· 怎样正确看待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