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
行
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在寺院里,
吃饭也是一种修行,
而且还是一堂很重要的功课。
在寺院吃饭称为“过堂”,
是中国汉传佛教丛林中特有的仪制。
今天,就与大家分享
在寺院过堂的全套仪轨。
愿您能从这堂功课中,
一食一悟,借食明心,
法喜充满!
壹
|食存五观
贰
|用斋的“暗语”
叁
|古德云:
随众过堂,好处有八
不懈怠故
就是不放逸,过堂前打板三次,叫做三通,通是通知。第一通,是通知准备吃饭;第二通,众人穿袍搭衣,进入斋堂次序就座;第三通,静候大和尚。这样做,大家不能怠慢拖拉,很有次序。
供养省力
厨房及行堂(盛饭菜)的人,工作方便省力,可以一次过排好碗筷,盛饭菜,收拾统一整理快易。
平等无我
大家吃同样的饭菜,无人我相大和尚小和尚都没有不同供养,体现出佛教的平等观。
不偏众食
大家用膳平等,各样食物分配均衡,营养便会均匀,对身体亦有好处,又能改变不良的习气。
甘苦同受
大家无有拒择、对任何饮食,如尝甘露,没有分别心,法喜无穷。
存在念故
息诸妄缘,当观信施难消,为作药食而已,妄念一起,即起即空,是谓存在念。
如法如理
唐代以后,寺院人渐多,尤其在传戒时,常过千人,若没有过堂规则,便会很乱。有次序是人心安道隆,而体现出佛教的教育精神。
起止威仪
佛弟子,凡事都超众,连吃饭都有学问,有规有矩,令众生欢喜及恭敬心。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