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湛寂,
法海渊深,
迷之者永劫沉沦,
悟之者当处解脱。
诸善男子,
斯时诸缘具足,
得以舍俗出家。
本师释迦牟尼佛为太子时,游四门而知生老病死苦,背后还有昔日同参作瓶天子策发、提醒。太子越东门而出家,这扇迦毗罗卫国的城门,这个“东”,既代表生生不息的生死轮回,也代表出离心的发起。
鹿野苑
佛陀于菩提树下成无上道,于鹿野苑初度五比丘,三说“无我”,就令五比丘证得阿罗汉的圣果。到最后度须跋陀罗时,也是几句开示,就令尊者入于圣流,渴求在佛陀座下出家,出家后短时间里就证得阿罗汉的果位。
正法五百年,“身心俱得圣果者众”。像法千年,心入道者众,身能证圣果者就渐渐稀少了。
现在进入末法一千多年,我们还能听到圣教、看到圣容,还能于圣贤之道有所希求,还可以剃除须发、身披法服;在佛法法流还在人间的时候,我们能够入到僧流里来,由出离的心来引发身,由身去证佛所讲的法,依法行,得法位;在这个普遍学习都是知识性、工具性的时代,佛陀的教法还在为我们服务,佛陀的僧团还在为生命的觉醒转正法轮,佛的大慈大悲无以复加,佛的大恩大德难以形容。
出家既是我们过去旷劫多生之善因,也是诸佛菩萨慈悲、僧团诸位师父们慈悲,加持成就。出家虽然是自己发的出离心,但是能得以出家,这是诸胜因缘成就,非一时之侥幸。
当愈加深信尊重,生大欢喜。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