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贪嗔痴所构建的轮回世界,
我们身在其中,
却不知它的真相。
……
中国古诗文就有这样的描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真相就在那里,了解真相却是那么困难。
我们的心态就是真相,这个轮回的世界就是真相,但是我们却不知道自己是正报,也不知道这个世界是依报。
观看精彩视频
《解读 · 降魔成道》
视频时长21:23
当佛陀还是那个风华正茂、享尽荣贵的年轻的悉达多太子的时候,就感觉到一种疑惑:我是谁?我的生命将何去何从?现在的这一切真的能给人带来快乐吗?
空中飞舞着一片菩提叶,这是心灵深处的佛性之光。当太子的手轻轻地触摸这片菩提叶的时候,手中也发出莹莹的光明。
悉达多太子被这散发着蓝色莹光的菩提叶引导着去寻找生命的真相,他冲出宫闱,走向人间,于是看到了人世间生、老、病、死的真相。
父王净饭王跟他说,你贵为太子,被授记将成为征服世界的转轮圣王。他却说:“那为什么民众这么艰苦呢?”父王说:“所以你命好,不用这么苦,可以这么富贵,你要珍惜自己。”可是他总觉得自己也是轮回中的一份子,无法从这个角色里抽离出来,这是他的痛苦。
他从多个层面看到了苦:物质的艰辛,身体的疲劳,精神世界的逼迫,乃至自己无法获得自由的苦。任何一个人都被这个苦所束缚着、鞭打着,他不愿意在轮回中扮演这个无常的、短暂的角色,也不愿意看到世间的疾苦,所以要寻找解脱门径,这是他出家的动力。
所以太子的出家不是懦弱回避,他是生命的勇士。就像一个医学工作者一样,为病患找到解药,他能抛弃一切,抛弃这些束缚,为众生找到解脱之路。
当贪心鬼现出来的时候,两个手把头掰成两个头。为什么要用这么形象的手法来比喻?
我们听说过一个吝啬的人把钱掰成两半用,这里就是表现一个贪心的人,不仅喉咙是一个头一个洞,牙齿也是一层一层地通到喉咙,这就非常形象地把一个人“贪得无厌”的心态表现出来了。
嗔心鬼是一副白色的骷髅,七窍喷火。
对于世间来说,一个嗔心重的人往往生命力特别旺盛,同时脾气也大;在金刚乘,能把嗔心转化为事业的动力,精进的力量会特别大。比如一个嗔心大的人,他一狠心说要拜五台山,谁也阻挡不了;在参禅上,禅和子的脾气很大。他在禅堂里坐了十年、二十年,精气神特别好,大喝一声,真的能震得人眼冒金星,两耳欲聋。
这就形成了一个人身体好,会有一种潜在的嗔心的力量。所以《宝王三昧论》就讲到,修行要带三分病,吃饭只吃七分饱。一个人病病怏怏的,跟谁发脾气也发不起来,想发也没资粮呀!
世间人造业跟他内在的力量也是成正比的。就像这部动画里扛着大山的金刚一样,虽然他力大能移山,但恰恰就是这个力量成为了他的业障。所以当佛陀的悲心把那座山变化掉的时候,金刚就从扛山的傲慢里解脱出来,忽然间轻松了,他却若有所失,又若有所悟。
这对修行人是很重要的。身体好的时候要警惕自己,要把身心用在修行上、用在脱离轮回上,而不是用在制造轮回上。
身体不好的时候,首先要心念无常,其次要珍惜这个不好的机会。因为这四大也像锁链一样,紧紧地扣住了我们,现在总算身体不好了,粗重的四大的力量减少了,那积累的资粮能不能在这个时候冒个泡?
愚痴鬼。为什么在愚痴鬼的肚子上开个口,里面有眼睛、鼻子、嘴和牙齿?中国有句话叫“心知肚明”,鬼是有鬼通的,愚痴藏在肠胃的熟脏里面,熟脏把食物分解之后的气味是通鬼道的,所以就我们的这个肚子里面就囤积了无法计算的众生。
它一旦占据了我们的肚子就不愿意走的,天天不用劳动就有吃的。鬼是很机灵的,对它有益的就听,对它无益的、有威胁的,它就会选择回避。所以它的口张开着,往外吐着黑烟,就可以让我们迷惑,甚至睡眠,产生修行的盖障。
魔特别自信地转动着贪嗔痴的气场,每一个贪嗔痴的个体业力,能让海水变得浑浊,能让天空变得黑暗。因为娑婆世界是无明众生造的业形成的世界,贪嗔痴是它最原始力量的根本动力,当每个人都想修行的时候,你的生命要学会去识别它,还要避免被它害伤到。
悉达多太子把这片菩提叶插到地上,一手指地,这是一份多么强大的菩提心愿!衪在寂静的觉照中,看到一切如母有情沉沦于苦海中,所以流下了悲悯的泪水。这滴眼泪滋养了这棵生命的菩提树,让它根深叶茂,让它变得强大,不为境风所动,不为魔力所摧折。
不仅如此,从这棵强大的菩提树中飘出的一片菩提叶,还能穿越强大的魔力,能在苦海中去载浮沉沦的众生。
虽然这一片菩提叶的扁舟很渺小,魔王都不把它放在眼里,肆意地想要覆灭它,但是悉达多太子这盏救度众生的心灯愈加地光明和坚定。这正是体现了太子的修行充满了坚定的毅力和广大的宏愿。
所以佛弟子要想成道,就要用整个身心去领悟佛陀的这种力量。
在这样强大的力量中,从悉达多智慧生命的光芒里,再分出一支大慈三昧的力量之花,变幻成一只慈悲柔软的手,把所有刺向悉达多的武器都变成庄严的花朵。
不仅不被其所伤害,甚至能够把慈悲传递到这些众生身上,抚平他们心中的躁动不安,消除那种颠沛流离、六神无主的痛苦,让他们从贪嗔痴的魔难中平静下来,甚至让他们觉醒。
这时候,魔子魔孙全被悉达多的慈悲所折服和摄化,最终魔王也丢盔弃甲,在逃跑的时候说,“只要众生心里还有我,我总会反扑的。”
在佛陀后来所讲的经典里,魔王也说到,正法五百年的时候,你有力量,但是到像法、末法时期,你的力量就少了,我的力量就大了。
所以在这个世界,佛力一直在,魔力也从来没有离去过。
我们看着敦煌壁画《降魔成道》的影像,听着音乐,思惟着经典的法义,同时还要观照我们的内心。这些情景跟我们内在的业力能不能相互冲击?我们的心智能始终保持着一种清醒吗?
我们看了里边介绍的贪、嗔、痴三魔,就知道为什么看这部片子会打瞌睡,就像魔王要把袍子撸起来遮住脸不要见佛光一样,不仅魔王是如此,我们肚子里的每个细胞里的业力都是不愿意看的。随着影片中剧情的推进,我们在挖掘自己内在魔性的时候,就容易疲乏、困顿,这也是内在的一种魔性在反抗。
这个内在的魔境既是悉达多的,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衪降伏的不仅是自己的魔,也是众生的魔,也是这个时代的魔。这是一个最具意义的、永恒的主题;是每一个社会、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时代,从人类到四生九有的一个最无上的核心命题;随着时代的迷失,随着人心的不古,随着道德的滑坡,它的意义将越来越升值。
佛陀降魔成道,不是祂一个人的光辉灿烂,而是我们整个人类一个光明的出口,是整个人类的曙光,是我们人类一个核心的高光点。
我们天天念着“南无阿弥陀佛”,要念得具足欣厌。厌离烦恼、有漏、贪嗔痴的魔;欣求纯净、平等、无漏、光明、永恒的圆满涅槃。
《天台宗纲要》的藏、通、别、圆四教就告诉了我们怎么面对这个魔境。藏教是断除贪嗔痴,用佛的戒定慧来保护自我;通教,不仅能断除贪嗔痴的恶业,还能识别、分析它,不被它所害,甚至可以靠近它。
佛陀降魔的过程,实际上就代表了这个阶次。魔王率魔众来的时候,诸天天神都跑掉了,佛陀并没有跑掉。
所以越具有高智慧,战胜贪嗔痴的力量就会越大。
一切诸法本,因缘生无主,
若能解此者,则得真实道。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