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五台春雪
时长:02:02分
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01
顶着风雪,
在崇山峻岭间寻师问道
我出生在六十年代,那时候每个家庭都不富裕,像我上面有五个哥哥,一到冬天,连穿暖都成问题。但尽管如此,生满冻疮的手还是对松松软软的雪有强烈的渴望。印象很深的是,我会在有月光的夜晚偷偷跑出家门,在雪地上翻跟斗、打滚,乃至一头扑进大雪的怀抱,去感受那种刺骨的亲切感。
长大后,关于雪的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孤身一人顶着风雪穿梭在崇山峻岭间寻师问道。那个时候,雪景依然很美,但充满在我内心的已是对解脱的强烈渴望。
有一年,我行远路拜见一位佛门大德。当时正是雪天,寒风凛冽,我站在风雪中,告诉自己:“你至诚求见的这颗心一定要保护住,不能让它被风吹散,被雪覆盖,更不能因为见面之后就如风住雪消不见踪迹。”
其实,求见善知识,不一定是相见之后能产生什么,是自始至终保持着的对法的无上渴求。这样一种虔诚的心的持续,才是这个过程中最宝贵的东西,是寻求明师真正的意义所在吧。
02
那一天,雪是红色的
03
飞雪,见道
04
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也是一个雪天,庞蕴居士指着空中的飞雪说:“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旁边有人问:“那要飘落到何处呢?”庞蕴居士一个巴掌打过去:“你还称得上是禅者吗?阎王爷不会放过你的!”
这个人为什么会挨打?因为妄念太多。没看到雪落在当下,只执着在“别处”,念头越转越远。
“好雪片片,不落别处”,说的是你只要有功夫,安住在正确的状态中,体悟就在你那里,就像好雪不会飘到别处,正好落在你的顶门,顶门是什么位置?那是佛的位置啊。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的这首诗从佛法的角度来看,说的就是佛弟子修行的境界。千山万径,人兽绝迹,代表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杂念消亡,妄想顿歇,是入于正定之后的一种内在的境界。
这种孤寂不是死寂,佛教里叫“惺惺寂寂”,既寂静安定又明明了了。这种“孤”也不是没有人相伴,说到底是连自己都没有。无我相,无人相,没有风也没有雪,安安定定守着大道——此心安处,便是故乡。
心安住在道中,谨持着佛佛祖祖代代相传的这盏智慧灯,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然后,心灵的空间越来越大,外在的牵绊越来越小,这就是修行。
修行修到后来,看什么都是美的,所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一阵雨,一阵风,几片雪……哪里不是禅悦?哪里不是法喜?
真理是随随处处的,是很美妙的。那一次跟大家在龙钵打坐,时值深冬,心下有感,便随口念出几句,供养大家:
僧家念佛禅床暖,
风吹铃铎霜雪寒。
老僧若有顶上眼,
地狱炎炎亦清凉。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