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无论大江南北,无论是否信奉佛教、读诵经典,没有谁会对“观世音菩萨”感到陌生。
这位有着“大悲心”的菩萨,早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就深受人们喜爱。自西晋竺法护大师译出《正法华经》后,就有人从中抄出《光世音普门品》单独传播,称为《光世音经》。姚秦鸠摩罗什大师译出《妙法莲华经》后,其中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也单独流传开来。
从此,观世音菩萨的广大行愿家喻户晓,菩萨“救苦救难”、“有求必应”的殊胜功德,也广为大众所传颂。
千百年来,无论是王公贵族、文人墨客,还是商贾侠士、躬耕百姓,只要至心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都能够在苦闷之时、危难关口,忽而转见生机,化险为夷。这正是悲智双运、耳根圆通的观世音菩萨闻声救苦的殊胜感应。
菩萨的威神力从哪里来?
观世音菩萨的成道之方
观世音菩萨所体证到的十方圆明的果具有两种殊胜:
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既跟十方诸佛菩提涅槃的本妙觉心同一体性,同时也感同一切六道众生的苦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菩萨既与诸佛同体,也与众生同体,所以千处祈求千处应,月在中天、印照千江。
稽首净胜光明聚,
无碍慈忍精进幢。
清净圆满万星月,
分身如影分千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