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内容提要: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是一部记叙玄奘大师生平事迹最早、最详细的传记著作,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长篇个人传记。
前五卷述大师出生、出家学历、西游行程及各地参学经过,后五卷述大师回国以后和宫廷来往关系,译经事业以至最后在玉华宫示寂等。
第二卷记述了大师从高昌西行,至阿耆尼等国,越葱岭到素叶城逢突厥叶护可汗,过千泉、笯赤建等国,度大雪山过梵衍那、迦毕试国进入印度,经北印度滥波、那揭罗喝,健陀罗、乌仗迦那、呾叉始罗、迦湿弥罗诸国。又西南行经中印度波理夜呾罗、秣兔罗诸国,到达羯若鞠阇国的情形。
第二卷
27 德光论师
译文:
从禄勒那国渡河向东,到了秣底补罗国(今马达瓦尔)。国王是戍陀罗种(即首陀罗种),不信佛法,敬事天神。
国中共有佛寺十多所,僧徒八百多人,都学小乘一切有部。王城南面四五里有一座小寺,寺里僧徒五十多人。过去瞿拏钵剌婆(德光)论师在这里作《辩真》等论,一共一百多部。德光论师是钵伐多国人,本来学习大乘,未穷玄奥,后来退而修学小乘。
德光论师希望见到弥勒菩萨请益佛法疑难,当时提婆犀那(天军)阿罗汉往来睹史多天(兜率天宫)。天军尊者利用神通把他接上天宫,可是德光论师见到弥勒菩萨后只是长揖却不肯顶礼,说道:“我是出家弟子,受具足戒比丘,而慈氏菩萨虽处天宫,同于俗世,要我对他礼拜致敬,恐怕不合适。”(佛法中出家人不礼在家人。)
像这样往返三次,德光论师都不向慈氏菩萨礼拜致敬。因为他贡高我慢,轻慢菩萨,所以疑难最终未能得到解决。
德光寺南三四里,又有一寺,僧徒二百多人,都修学小乘法教,是众贤论师去世的地方。论师是迦湿弥罗国人,博学高才,精通一切有部的《毗婆沙论》。
当时,世亲菩萨睿智多闻,先作《阿毗达磨俱舍论》,来破除毗婆沙师的观点。该论辞义善巧,理致精高,西域学徒无不深入钻研,乃至鬼神也都能讲习。
众贤论师阅读后心生愤怒,于是他苦心钻研,历经十二年的努力,终于写成了二万五千颂、八十万言的《俱舍雹论》。写完后,他想亲自与世亲菩萨见面论定是非,还没有见到世亲菩萨,众贤论师就去世了。
世亲菩萨看过他写的《俱舍雹论》之后,赞叹他有知识见解,说道:“众贤的思辨力不弱于《毗婆沙》的众论师。既然很顺承我佛的教义,应改名为《顺正理论》。”于是依言而行。
众贤论师死后,焚尸收骨,于寺院西北二百余步庵摩罗林(即芒果林)中,建一宝塔纪念,至今还在。
庵没罗林旁边还有一座佛塔,是毗末罗蜜多罗(无垢友)论师舍身的地方。
论师是迦湿弥罗国人,依持说一切有部出家,他博览群经,研究各部理论,游历印度各国。他在回本国的途中经过众贤之塔,悲叹众贤论师著述未及显扬就突然去世。于是发誓要再撰写各种论著,破斥大乘教义,消除世亲的声名,使众贤论师的法旨永远流传。
无垢友论师刚说完这番话,突然心智狂乱,各种病症反复出现,遍体血流。他知道这是因为邪见,诽谤大乘而招此苦果,于是赶紧忏悔并留下书信,告诫众僧,切勿毁谤大乘,说罢便气绝身亡。在他死殁之处,地上凹陷成一个大坑洞。
秣底补罗国还有一位大德,叫蜜多斯那,已九十高龄,是德光论师的弟子,精通三藏。玄奘大师在这又停留了半个春天和一个夏天的时间,向他学习萨婆多部《怛埵三弟铄论》(即《辩真论》,二万五千颂,德光论师所造也)、《发智论》等。
恭录自《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唐沙门释慧立、释彦悰撰
译者 赵晓莺
具大慈心妙吉祥 三世觉母智难量
右持利剑烦恼断 左执青莲德相彰
孔雀神狮供乘驭 毒龙猛兽伏清凉
童形五髻知权现 本是如来欢喜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