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六月初十
恭迎金粟如来圣诞日
时问维摩病里身,门开不二露天真。
饱餐香饭忘言后,方信离情道始亲。
—— 憨山大师
佛陀时代第一居士
金栗如来名号,相信一般普通人都少有耳闻,但若说起《维摩诘经》,大家一定不会陌生,维摩诘居士前身就是金栗如来。
维摩诘是著名的在家菩萨,在大乘佛法里的地位,超过一般的菩萨和罗汉,并早已成佛,号金栗如来,是过去佛,化身来到娑婆世界,住在中印度毗耶离城中。他以智慧卓越、辩才无碍的圣德,协助释迦牟尼佛度化众生,堪称“佛陀时代的第一居士”。
维摩诘,意译为净名、无垢,意思是洁净,没有染污的人。
他是古印度毗舍离地方上的一个富翁,家有妻妾,财富万贯,奴婢成群。他虽在俗尘,然而精通大乘佛教教义,其修为高远,乃至出家声闻犹有不能及者。他曾于过去劫中承事供养无量诸佛,深闻法要,契入不二;勤于攻读,虔诚修行,能够处相而不住相,对境而不生心,得圣果成就,被称为菩萨。
维摩诘大士锦衣华服、钟鸣鼎食,实以相好庄严其身、静虑等至为食。示现博弈嬉戏,实为成熟饶益有情。持外道仪轨,却不坏佛法意乐。以无尽财富摄化贫穷孤苦众生;以清净持戒摄化犯戒违越众生;以忍辱调柔摄化暴戾嫉妒众生;以大精进摄化懒惰懈怠众生;以静虑正念摄化恼乱失念众生;以正抉择摄化妄想邪见众生。
《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
《大唐西域记》载:“吠舍离国(中印度境内),伽蓝东北三里有窣堵波,是毗摩罗诘故宅基趾,多有灵异。去此不远有一神舍,其状垒砖,传云积石,即无垢称长者现疾说法之处。”
佛在世时,维摩诘即在此说法,曾以身现疾,对文殊菩萨、舍利弗尊者等诸大菩萨、声闻弟子广说不可思议不二法门,劝发菩提心,回小向大,即是《维摩诘经》。
这部经共有三卷十四品。上卷介绍维摩诘大士运用种种方便法门,摄化不同阶层,让普罗大众都能了解佛法大意;中卷以祂生病为缘起,文殊菩萨代佛陀前往探视,在一问一答间深入般若空义,论及如何观察众生现象、通达佛道、入不二法门等大乘修持心要;最后通过香积佛、阿閦佛国诸菩萨的示现,阐释大乘菩萨不住不离、随顺所缘的慈悲与智慧。
僧肇大师云:“此经所明,统万行则以权智为主,树德本则以六度为根,济蒙惑则以慈悲为用,语宗极则以不二法门。凡此众说,皆不思议之本也。”
福城文殊寺壁画
“维摩诘大士演教图---文殊菩萨问疾”
佛化家庭的最早典范
由于是在家菩萨,他示现有妻子眷属。其妻貌美,名叫无垢,一双儿女,子名善思童子,女名月上女,皆具宿世善根。一家四口,平日以法自娱。
佛陀曾至毗舍离城,善思童子献花与佛,佛陀为他说法,当下就证得无生法忍。月上女出生时不曾啼哭,且能开口道出宿世因缘,由她身上散发出的光明胜于月照,犹如金色,照耀家内。八岁大时,已长成美妙多姿的童女,引起城内诸大臣、居士、长者、婆罗门及豪门贵族的童男爱慕追求,因而展开一场神通游戏的招亲活动,最后月上女度化了诸童子入佛道,发菩提心。月上女曾以她的辩才神通,与声闻、菩萨讨论佛法妙义,并蒙佛授记。
维摩诘的佛学修养很高,连很多菩萨都来向他请教问法。经中记载普现色身菩萨曾问过维摩诘:“你有父母妻子,也有亲戚等眷属,还有部属和朋友,这不是很累赘吗?”言下之意是你既是一位大菩萨,却又拖家带眷,怎会自在呢?
维摩诘回答:“我母为智慧,我父度众生,我妻是从修行中得到的法喜。女儿代表慈悲心,儿子代表善心。我有家,但以佛性为屋舍。我的弟子就是一切众生,我的朋友是各种不同的修行法门,就连在我周围献艺的美女,也是四种摄化众生的方便。”
这一问答,值得我们去深入探寻。所以《维摩诘经》中描述维摩居士“虽处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这种不可思议的宿世妙缘是佛化家庭的最早典范。
中国的维摩诘居士
庞蕴大士
印光大师有言:“世间眷属,各有因缘,菩萨乘愿,众生随业,善恶各以类聚,种性了无或爽,孝经所谓欲知其父视其子,易传所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也。以故西天维摩诘,此土傅大士,庞居士,全家皆悉彻悟自性,亲证无生,去来自在,得大解脱也。”
印祖所指的“庞居士”即是庞蕴大士,唐著名在家禅者,禅宗南顿“马祖道一”的弟子,悟境甚高,素有“东土维摩诘”之称,被誉为达摩东来开立禅宗之后“白衣居士第一人”。
庞蕴大士,字道玄,衡阳县人。他家本是世代以儒为业,可是他少悟尘劳,志求出世。
庞蕴大士一生有志探寻生命真相,曾把黄金白银、数万家珍抛沉于湘江,舍却世俗金钱的束缚。别人问他: 你可以做好事、做慈善,为什么都丢掉呢?他说:我累世为“布施”所累,生生世世做好事,生生世世有钱,我一直就在“钱”的这个圈子里,我现在就把“钱”全丢掉,我不靠“钱”活着。
从此,一家老小编草鞋,简朴地生活,都安住于“道”上,有偈云:有男不婚,有女不嫁,一家共团圆,共说无生话。什么叫“无生”话?即与天地一体,先天地而生;“无生”,就是安住在“不生不灭”里!这种法喜,这种不一样的生命境界!
庞蕴居士有位女儿,名叫灵照。居士四方游历,灵照服侍左右,渐渐的悟境不凡。一日,老夫妻俩在室内讨论禅悟之事,庞蕴说:“难、难、难,十担芝麻树上摊。” 庞夫人说:“易、易、易,百草头上祖师意。” 正在屋檐下编笊篱的女儿灵照笑道:“你们两位老人家,年纪一大把了,怎么说出这种小孩子的话来呢?” 父母问她是怎样看待禅修之事的?灵照说:“也不难,也不易,饥来吃饭困来眠。”
他一家几口,女儿、儿子、老婆最后个个都成就,大彻大悟,生死自在。庞大士,以道为履,洒脱自在,成为中国佛法修行者的一大典范。
以此为缘起
愿我们早日领会
不可思议的诸佛境界
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法师告诉我们,佛教的微信制作,只是为了让大家在网络世界里也能遇到佛法,遇到觉醒的机缘,并不是为了获取关注,让大家沉浸其中。
我们始终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尽量放下手机、远离手机,远离生命被占据、被碎片化、被无意义消耗的低迷状态;希望每个生命都能回归真实、回归现实,并且更进一步,回归生命的本来面目……放下手机吧,走到阳光里去!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