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色不异空
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一切,从我们的肉体,到外在的山河大地,全都属于“色法”。
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色不异空”,比如说这是个木头,木头是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再分析下去是什么?其实就是一个电子围着更小的原子核在那里绕,就像我们手里拿着一个火把转圈,从远处看,以为是很大的一个火圈,其实只是一个火点在运动。
20世纪之前,人们认为最小的物质是原子,21世纪已经从中子、质子研究到了夸克,再到量子,科学家们发现宇宙不是由最小物质组成的,因为找不到最小物质,只能找到能量,质和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宇宙里的基本粒子是由“能量弦线”组成的,是震荡出来的,犹如琴弦所拨出的声音一样,虽然你听得清清楚楚,却找不到实体,因为它只是震荡。
我们佛教里讲,这个世界实际上是业的力量的展现。就像做梦,梦里有地水火风,有感受,有触觉,但是“梦里明明有六趣,醒来空空无大千”。
色法本身就是空的,不是说等它灭了之后才是空,色法当体就是空的。我们看到的完全是幻觉,是大脑没有完全醒过来,朦朦胧胧的眼睛看到的一个影子,然后认为它是“木头”,实际上用智慧的眼睛来看,色就是空的。
那有人就说了,哪怕是幻觉,我确实看到了一个东西呀。这就要理解“空”的概念。我们总以为“空”是“没有”,这就落入了“顽空”,顽空是没有生命的空,这叫断灭法,是外道见。
佛教里的“空”是指因缘和合,空无自性。就像琴弦在震荡,即使抓不到实体,但“关系实在”。所谓“关系”者,“缘”也,也就是说业力还是有的。
所以,佛教里还有一句话说,色是一切因缘所显现的色法,因为需要依靠因缘显现,所以它当体即空。“缘起”的东西,本身就是“性空”的,简称“缘起性空”。一切显现都是空无自性的,你看到的“有”,恰恰说明它是“真空”,它显现的“有”,只是因缘和合的“妙有”,实际上是了不可得的。
▲真空妙有
02 每一句都是一个境界
佛陀为什么要跟我们绕脑子,讲这么复杂的问题?这就是佛陀的用心良苦。我们在这个三界六道里,三界如火宅,六道似牢狱,佛陀就是为了把我们解救出去。
就像我们带了个手铐,佛对你说,你看这是手铐吗?手铐这个色法是空的,是因缘显现的,你可以超越它。我们如果能超越色法的束缚,照见五蕴皆空,这非常非常重要。
这个“空”要跟我们的“观”“照”相应,“空”就是我们当体的佛性,一切色法都是我们佛性的显现。没有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色法就是色法,跟自己没关系。明白了,“色不异空”,就是色不异佛性、色不异我们的观照,就会有色空同体、真空妙有的感觉。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每一句都是一个境界,而且一个境界高过一个境界。所以《心经》,我们平时要倒背如流,它的威德力非常大。就像金矿你要去提炼的,你不提炼它只是矿石。《心经》的道理,当你去思维、去修的时候,它的力量就会慢慢展现。
03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五蕴讲了一个“色法”,其余四个也是一样,“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不异空,空不异想,想即是空,空即是想;行不异空,空不异行,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识不异空,空不异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
当你产生“想”的时候,“想”其实也是“空”。如果说我们前面讲木头当体即空还不好理解,这里讲“想”是“空”,就比较好理解了。就像念佛,你心里想着佛,想着想着就“想”到孙子身上去了,“想”本身就不坚固,会跑来跑去。这个“空”也不是“顽空”,你为什么能够“想”,是因为你的如来藏性、你的佛性,这个“想”恰恰展现了佛性的面目。
“受”也是这样。眼睛领受色法,鼻子领受香味,意领受法尘,眼耳鼻舌身意其实都有一个受。从触受的角度来说,用丝绸或麻布来摩擦皮肤,你会感觉到丝绸的光滑柔软、麻布的粗糙生硬。这“受”是真的还是假的?是不是要依仗因缘而生?这因缘是真的假的?因缘也是无常的,所以“受”是不真实的。
“行”也一样。我们现在坐在讲堂里,太阳升起落下就是一天24小时。但是如果坐在飞机上,和太阳同一方向飞,看到太阳落山再看到太阳升起,这还是24小时吗?就不是了。如果坐航天飞机,看到太阳升了又落、落了又升,24小时能看到16次,时间又不一样了。所以,时间即是“行阴”,它是虚妄的,不真实的。“行阴”虽是虚妄,也不是“顽空”,它是“妙有”。当“行”的时候,就是我们佛性的彰显。
无量光无量寿从哪里体现出来?当你“照见五蕴皆空”时,“色”是我们的如来性,是我们的佛光,“受”也是我们的佛光,“行”也是佛光,“识”也是佛光,“色受想行识”皆是我们的佛光时,那无处不是佛光,这时候就是“无量光”。
我们现在的生命状态是“不要痛苦,只要快乐”,这样一辈子几十年下来,生命质量就打了折扣。而修行人是面对痛苦也百分百地接受,因为痛苦也是我们的佛性。但是呢,又不住在这些境界里,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因为只要一“住”,就落到无明里了。“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如果知道“色受想行识”皆是我们佛性的显现,在一切的显现里,皆能看到自己的佛性,这就见到佛了。
▲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