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听同步音频
我们平时打坐的时候,最好心里面默念一下皈依三宝。皈依三宝之后,观想佛、法、僧的光明照耀加被,然后呼吸进来的是佛菩萨加持的红色的光。
我们无量劫的业在哪儿?无量劫的业就在当下的身体里,我们当下的身心世界就是无量无边劫的业形成的。一声佛号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在哪儿?就在当下。我们当下念的佛,就消当下的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我们的这个身叫业报身,无量劫以来身口意一切业的种子都在这里面。当智慧的光明照进去的时候,就会把里面的业障消融。
所以,这不仅仅是左脉和右脉的关系,实际上这个脉只不过是一个通道而已,身体是个容器。我们要观想佛菩萨的光明照进去,然后把那些烦恼的业障喷射出来,全身每个毛孔都充满了光明、充满了佛的功德,这样观修没有危险、没有副作用。
打坐时持什么咒?
打坐入定时,我们心里如果能持着咒语,比如“阿弥德瓦舍”,这个咒语就像是整个从头顶灌下来的,它跟我们的禅定特别相应。有的人持“嗡 玛呢呗美吽”,“嗡 玛呢呗美吽”比“阿弥德瓦舍”实际上难度又要大一点。
有一些咒语特别适合入定,佛的心咒就是佛心,定在这个咒里面,就是定在佛的心里。
像释迦牟尼佛心咒“嗡 牟尼 牟尼 玛哈牟那耶梭哈”,念着也容易入定,就像定在释迦佛陀的心里,“嗡 牟尼 牟尼 玛哈牟那耶梭哈……”,这就是是佛的咒自然的声音。
有时候我们的修行叫相似修,但这也可以引发佛陀心咒的无言之声,引发了之后我们就会特别受用。所以有为修法是为无为做资粮的。
不同咒语 受用不同
如果昏沉了,那我们可以再转持文殊菩萨的心咒,因为文殊菩萨心咒——“嗡 阿惹巴匝纳德”,它是总持了法身、报身佛的、五方五部佛的功德,乃至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的功德。所以,心里念着这个咒,人就不容易昏沉。
如果在入定的时候持六字大明咒,要比五字真言简单一点,也比较容易融在这个定当中,这是我自己个人的对比。如果是持“嗡阿弥德瓦舍”,又比六字大明咒更容易入定。
如果想要观修六字大明咒,我们要储备大悲资粮。我在这方面很留意,只要能策发悲心的,都把满满的悲心输入到六字大明咒里去。除了六字大明咒自身的微妙心印之外,它本身就是一个大悲藏。所以众生才能感受到祂光明炽盛,拔苦予乐的一种力量。
我们念这些咒,修这些法,自己要去用心领悟的。六字大明咒祂是大悲藏,但如果我们连自己的悲心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能策动大悲的体性呢?
如果我们有了大悲的资粮,再加上定,修起来那是不得了的。当我们有了这样的功德力,再去持咒,这个世界会因此而改变的,众生也会被超度。
我们学文殊菩萨五字真言时,除了有五方五部佛的方位,这个咒语里还有报身佛、法身佛的功德,有戒定慧的功德、解脱的功德和解脱知见的功德。
我们要知道,文殊菩萨五字真言里除了有五方的空间感,还有这些宝藏,充满了五分法身的德。这个容器不是空的,它是装满了功德的,它是金色世界,充满了金色的资粮。我们要用咒语本身无量无边的功德去开启这个金色世界。
修行要亲近有真实功德的善知识
我见过一位修行人,他带着大家念六字大明咒时,他一开口,大家的泪水哗哗地就流下来了。这就是一位修行者一辈子修六字大明咒的功德,这就是他的悲心啊!
所以,当这位尊者念着六字大明咒在拔苦予乐的时候,我们是不由自主地,不需要分别意识的,每一个细胞里、每一个毛孔中,跟我们有缘的无量众生都会感受到那种光明、那种救拔,所以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这就是修这个法的功德。
同样念六字大明咒,投注着悲心去念,祈祷着大悲观世音菩萨去念,用自己的悲心去感受大悲观世音菩萨的悲心,然后去感应,让我们持的这个六字大明咒真正地放出祂本有的光明来,让每一个字都遍摄六道众生、广度一切有情,这是不一样的。
一个具有空性加大悲藏的行者,跟普通人随便念念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修行要去亲近这种具有真实功德的人。
平时我们自己念修也是很好的,就像真如熏无明。如果真是用真如体在念咒,是我们的真如熏自性众生的无明,那就不一样了。我们现在都是借诸佛的真如来熏我们自己的无明。
我们佛弟子要有这样一种心,不论修什么法,当遇到这些殊胜的圣者,都要去亲近他,去恭敬顶礼、参悟、感受祂的这种修行功德。这样我们就会知道应该怎样真实地修。
但是当我们趋向真实地起修,业障也容易翻起来。所以我们要看好自己的身语意,不然,就会如佛陀讲《法华经》五千弟子退席一样。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恶业的,法越殊胜,我们烦恼可能会起得越大。
我们自己可以体验,用哪一个咒能把自己的心定下来、沉淀下来。师父讲的只是师父的感觉,自己试了之后才会真正地知道。昏沉的时候试着念“嗡 阿惹巴匝纳德”提一提,就像戴上了五佛宝冠一样,这是往上面的,属于报身佛。
修行要有童真之心
现在除了出坡、五堂功课,师父讲的这些大家都要记住了,要去修。所谓的愚夫愚妇也是这样,师父讲到哪儿,不要有分别心,踏踏实实、开开心心地试,要像小孩子一样,天真烂漫地去行。
修行要大大方方的,修行是大丈夫的事情,要自自然然坦坦荡荡。
为什么善财能够成为模范?善财,福德深厚的一个小孩,他纯然、善良、开放,尊敬一切有德者,他具有那种质朴、纯然的美。修行就要具有这样一种童真之心。
文殊菩萨也给我们这样示现,叫孺童文殊。童真本身就是一个菩萨的功德相,也是八地菩萨的果位,所以,童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哪怕活到一百八了,心也要像十八岁一样。不要佛法归佛法,我的烦恼归烦恼。要用佛法来对治自己的烦恼,这才是真实的修行人。
——三参法师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平台 | 佛教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