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艾登堡
被誉为“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
他实地探索过地球上已知的
所有生态环境
这位老先生已经九十多岁,他一生关注大自然,关注动物、植物,关注草原、海洋、冰原乃至南北极。我们看的这部片子,名字就叫《大卫·艾登堡的证词》。
他以生命为见证,向我们叙述了他小时候所看到的地球家园。然后在不同时期,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行为的不受约束,原始生态面积越来越减少,大气层碳含量越来越提高。
现在有一个名词叫“碳足迹”,我们生活的一切消费都可以转换成碳的概念。以前这个碳在自然界中是会被中和的。森林吸收碳,进行光合作用,输出氧气。海洋也一样,吸引太阳能,产生海藻类的小植物,再滋养浮游生物,实现丰富的海洋动植物的一个循环。
也就是说,整个地球是有一套系统在自然地平衡着自身的能量,维持一个稳定的气候环境,滋养着从植物到动物这样一个大的生态系统的。但是我们人类的行为破坏了这种平衡。
他在这里特别讲到自己以前采访过新几内亚的原始部落,这些部落的生活方式可以实现人类和大自然永恒相处,叫“永续的生活方式”。他们懂得自我约束,需要多少就采摘多少,不会过度地砍伐森林或过度地开发原始生态领域。他尤其提到这些部落的人都是吃素的。
所以我们很感恩这位大卫·艾登堡,他能够长寿、健康,是与他的生命理念有关系的。他不仅热爱自己的生命,也热爱这个地球,关心这些物种的生死存亡。
我们国家前两年拍摄的关于环境保护的系列片,里面参与拍摄的影视名人,他们的最后一句台词都是:地球不需要人类,但人类需要地球。这位老先生也说了,保护地球,实际上是保护人类自己。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在减少,这本身就是对人类发出的危险信号。
前一段时间我们国家领导人向世界庄重承诺,到2030年前我国将实现碳达峰,也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然后逐步降低。所以像我们吃素,这对降低碳排放就是一种贡献。
前不久一些做环保的弟子发来一个视频,主题是“一切都来自碳”,然后我回了几个字,我说:“一切都源自贪。”
那这个贪又来自哪里呢?刚才我们看的《贫女乞斋》这个片子正好就解答了这个问题。贫女为什么一碗一碗地要?就代表我们人类贪而无厌。由于业际颠倒,不识本心,迷心迷境,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无限量地向外在的世界索取,以填补心灵的空虚。
文殊菩萨化现的贫女就讲到,“苦瓜连根苦”,对外在的贪求源自于内在心灵的空虚。我们永远想抓住外在的作为依靠,但祖师却告诉我们,心灵如果迷失,物是没有办法填补的。阿弥陀佛化身的永明延寿大师就讲“心若迷失,物何以救”,五祖弘忍大师也告诉我们“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如果没有找到这个过患的根源的话,对物质的索求永远填补不满我们贪嗔痴的黑洞,也无法解决我们人类的危机。心灵上的缺失还是应该从心灵上去补救。
大卫·爱登堡的片子,这么大的信息量,他最后一句话结尾,“我们人类很聪明,但人类除了知识,除了智商,最需要的是智慧。”因为智慧可以看到真相,智商只会形成精致的利己主义。当一个人只着眼于自私自利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步入了绝路。中国民间就有一句老话,“一分奸巧一分穷,十分奸巧天不容”。
人类除了有智商还要有智慧,以智慧认知“道”,然后遵循于道的规则。认知“道”的本相这就是道学,遵循道的规则这就是德学。
克服自己的恶和修持自己的善,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功课。我们中国人讨论了几千年,是“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
实际上这都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不是“性本恶”就不需要提“性本善”。
提性本善,是通过肯定我们的善,坚固我们的善,来抵御我们自身的恶。我们筑堤坝,肯定堤坝的价值,是因为知道四周都是茫茫的水,波涛汹涌,保护堤岸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所以我们要珍爱善,培养善,巩固善,鼓励善,然后建立起各种各样的文化的、契约的,甚至道德的、法律的系统去鞭笞恶,惩罚恶,使戒恶修善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意识。
因此佛教的修行,既是解决个人的生死大事,也关乎到人类的实际问题。虽然它没有直接给予我们财富,但它有灭绝我们过患的功德,它是直接拯救了人类,拯救了地球。佛教的功德力呈现出的是救苦救难的效用。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扫描二维码关注
微信号|佛教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