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本《六祖坛经》
南宗顿教最上大乘坛经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六祖惠能大师!
顶礼西天东土
弘宗演教的所有传灯者!
《六祖坛经》是一部由六祖惠能大师讲授、经其弟子集录完成的著作,主要内容有惠能大师自述生平、开坛授戒说波罗蜜、调御教化弟子及临终嘱咐等,并根据“自性本清净”之说,阐释了核心为“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思想,对禅宗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1900年,敦煌藏经洞发现了大量文物,其中就有《六祖坛经》等佛教典籍。由于曾被历史遗忘封存近千年,许多经卷为大藏经所未收,所以价值极高,堪称稀世珍宝。
今特刊敦煌本《坛经》,愿藉聆听这朴素清晰、直指人心的智慧,蒙六祖大师的智慧光照,唤醒我们的心,救拔困境,在这日月丽空、浩瀚星河的时代,重塑智慧之光。
心地正花放
五叶逐根随
共修般若慧
当来佛菩提
——惠能大师
三参法师推荐:
我自己初发心学佛的时候,首先读的便是《六祖坛经》,每当读到一句明白了,就汗毛直竖心里充满法喜,然后就沉浸在这种法喜当中。读不懂的地方也是如此,前面一句不懂,就不想再往下读第二句,所以这本《六祖坛经》看来看去看不完。
贞观之治后,中国在物质精神文化上都极其强盛,文才辈出,而在如此繁华的时代,惠能大师作为一个不识字的人却用他朴素的语言讲出了佛法的真谛,甚至辑录成广弘的《法宝坛经》,并终成一代宗师,实在稀有难得!
《戒本疏》有云:“初众相中,有四种三宝。”从事相上说,有住持三宝与化相三宝;从理体上说,有一体三宝与理体三宝;而在《六祖坛经》中则提出了自性三宝。
住持三宝又称为事相三宝,自性三宝又称为理体三宝。住持三宝有佛像、经典、代代相传的僧宝,我们依止住持三宝,就是为了证得理体三宝、自性三宝。
自心清净即是佛,净念相继即为法,六根清净乃为僧,以此自性三宝忆念阿弥陀佛果地无量威德。
当今信息纷杂、五欲横流,我们的六根被六种尘境所纷扰,虽然没有像六祖大师那样打过柴,但是我们却生活在迷茫的草莽丛林中,需要他老人家的智慧来为我们拨草瞻风,并找到本来的风光、自家的佛性。
南宗顿教最上大乘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六祖慧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一卷兼授无相戒
弘法弟子法海集记
(五)
使君礼拜,白言:“和尚说法,实不思议。弟子当有少疑,欲问和尚,望意和尚大慈大悲,为弟子说。”
大师言:“有疑即问,何须再三。”
使君问:“法可不如是西国第一祖达摩祖师宗旨?”
大师言:“是。
达摩大师
“弟子见说,达摩大师化梁武帝,问达摩:“朕一生已来,造寺﹑布施﹑供养﹑有功德否?”达摩答言:“并无功德。”武帝惆怅,遂遣达摩出境。未审此言,请和尚说。”
六祖言:“实无功德,使君勿疑。达摩大师言武帝着邪道,不识正法。”
使君问:“何以无功德?”
和尚言:“造寺﹑布施﹑供养﹑只是修福,不可将福以为功德。功德在法身,非在于福田。自法性有功德,平直是德。佛性外行恭敬,若轻一切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德。自性虚妄。法身无功德,念念行平等直心,德即不轻,常行于敬。自修身即功,自修心即德,功德自心作,福与功德别。武帝不识正理,非祖大师有过。”
使君礼拜,又问:“弟子见僧俗常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西方,请和尚说,得生彼否?望为破疑。”
大师言:“使君,听慧能与说。世尊在舍卫城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只为下根;说近说远,只缘上智人自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人念佛生彼,悟者自净齐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责佛土净。使君,东方但净心无罪,西方心不净有德。迷人愿生东方,两者所在处并皆一种心地,但无不净。西方去此不远,心起不净之心,念佛往生难到。除十恶即行十万,无八邪即过八千,但行直心,到如禅指。使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若悟无生顿法者,见西方只在剎那。不悟顿教大乘,念佛往生路远,如何得达!”
六祖言:“慧能与使君移西方剎那间,目前便见,使君愿见否?”
使君礼拜:“若此得见,何须往生。愿和尚慈悲,为现西方,大善!”
大师言:“一时见西方无疑,即散。”
大众愕然,莫知何事。
大师曰:“大众,大众作意听,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身是城门,外有六门,内有意门。心即是地,性即是王。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坏。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佛即是众生;自性悟,众生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是释迦,平直是(弥)勒,人我即是须弥,邪心即是海水,烦恼即是波浪,毒心即是恶龙,尘劳即是鱼鳖,虚妄即是鬼神,三毒即是地狱,愚痴即是畜生,十善即是天堂。无我人﹑须弥自倒;除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除,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师大智慧光明,照耀六门清净,赵破六欲诸天,下照三毒若除,地狱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座下闻说,赞声彻天,应是迷人了然便见。使君礼拜,赞言:“善哉!善哉!法借众生闻者,一时悟解。”
微信文章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