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有生灭四相,
弹指刹间几轮回。
一、轮回是什么?
视频:《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第18课)
我们过去所谓的轮回,就是心灵没有着落,心灵漂泊的一个状态。通过学习佛法,我们的身心有安止,心灵不再空虚,体验生命的回归、当下的丰满,然后也慢慢地去体验生命的一种由内而外的快乐。这种快乐,就是生命充实之后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享受、自我愉悦。
二、“家”与“非家”
“便能舍家。趣于非家。”
我们看“家”字的小篆,它就像一个帐篷,里面养了一头猪。这个家,是自私自利的,非法作意。
那“非家”呢?是无所着、无所住。我们住什么身心,就落于什么境界,落于境界,就不得自由。所以《金刚经》里说:“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这就叫“趣于非家”。
当我们的心不再空虚,非常充实、安定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佛非相非不相。你说哪一相是佛吗?不是。你说没有佛吗?也不是,妙有。你说什么能遮住佛吗?什么也遮不住,尽虚空遍法界,须弥山也遮不住。你说,“在哪儿呢?我看。”看不到,要用心去感受。
如果我们落在自己的六根,停留在六尘、十二处、十八界,这就是“家”,三界家。
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我们六根的分别识,加在一起就是十八界。师父悟公上人就说,出十八界,是就出三界了,欲界、色界、无色界。
出家人剃除须发,这也是一种表法,提醒我们,让我们头顶蓝天,让心不要被障蔽。过去说俗人是“一把茅盖头”,所以有时候不仅仅是头发,我们还要观想自己的天灵盖都打开,头顶的千叶莲花绽开来。
三、佛和文殊菩萨说的“坏话”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当堕三恶趣中。无量千岁受诸剧苦。”
佛是智慧圆满的,文殊菩萨是大智慧者,这两位大智慧者在说什么呢?好像在说我们众生的“坏话”。这是说坏话还是我们众生就是这样的?是以嗔恨心说还是以大悲心说?
众生有这么多缺陷,佛和文殊菩萨就像两位专家医生在研究一样:众生的这些病,悭贪、嫉妒、自赞毁他,这个后果是很严重的,是要堕三恶趣中的,要“无量千岁受诸剧苦”的,这个要怎么治。
四、一个人为什么会
“更相斗讼、恼乱自他”?
“若诸有情好喜乖离。更相斗讼。恼乱自他。”
一个生命,如果不知道真实的“我”在哪里,认为这就是“我”,生下来的这个就是“我”,就会很顽劣、很刚强。
他把轮回的苦业玩得游刃有余,在里面不思出离,也不知道这是自己的业,是有漏的,也不知道自己演的这些东西在智者看来、在他方文明世界看来是什么样子的。因为不知道,没有这些世界观,所以才会“更相斗讼、恼乱自他”。
活在迷失真我的状态里,一个狭小的我、挣扎的我、没有安全感的我,一个不知道大道理而没有阳光系数的我,这样的人自己不安分,也不会让别人安分;自己活得质量不高,也不让别人质量高。
往期精选: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这就是一个修行人的生命(第17课)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药师佛能改变我们的正报和依报(第16课)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不要轻易看出家人的过错(第14课)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佛光加持,忏悔我们的恶业(第13课)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药师佛的正报、依报都是琉璃光(第12课)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如何听法才如法?(第11课)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四天王为何守护修持药师法门的人?(第10课)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师父对弟子的调教(第9课)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 从唐密来解释“广严城”(第8课)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我有佛缘”和“佛给我缘”的区别在哪里?(第7课)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四位长老的殊胜功德(第5课)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证得究竟的琉璃光才能超越生死(第4课)
回向
○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声 明
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公众号:fojiaohuiri608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
点赞是随喜,评论是思考,转发是分享!
请将这份爱传递!
报名参加《药师经》共修,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