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
Lianchi
Aug 2, 2019
devo
t
i
o
n
持虔诚心 行头陀行
大师善根深厚,18岁知道要了知本具佛性。受具足戒后,策杖游方,遍参知识。六载崎岖坎壈,行头陀行。
大师游五台山时,感应文殊菩萨放光。参学遍融禅师,老禅师教喻:“要守本分,不要贪名逐利,不要攀缘,深信因果,一心念佛。”大师拳拳服膺。
后参笑岩宝祖,辞别向东昌的归途上,闻樵楼之鼓声,忽然大悟。乃作偈曰:“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如梦,魔佛空争是与非。”憨山大师推允此为莲池大师开悟偈。
c
o
m
p
a
s
s
i
o
n
云栖苦修 慈悲发愿
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入杭州云栖山,搭建茅棚,居修念佛三昧。
山中多虎,时常伤害村民,大师慈悲发愿,诵经施食,不久老虎不再患害百姓。
抗旱年,村民恳请大师祈雨,他说:“我没有祈雨的法术,我只会念佛。”村民却坚持请求,大师手击木鱼,循田埂念佛,一时,雨下如注。
村民及信众们自发地为大师建造禅堂寺院,即云栖寺。自此,法道大振,四方游子依止修行,遂成一大丛林。莲池大师結茅驻锡,使云栖寺成为历数百年而不衰的专修净土道场。
c u l t v a t e
b l ess i ngs
栖冲业简 德高望重
大师朴实简淡,虚怀应物。自奉俭朴,自有道场以来,未曾妄用一钱,凡有香俸盈余,便施散给其他寺庙的出家人。施衣药,救贫病,常行不倦。
大师生平惜福,年老还是自己洗衣,净溺器,不劳烦侍者。终身一袭布衣,一顶麻布蚊帐用了几十年。
大师愿海洪深,义天高朗,四心无量,六度齐修。荷担一代时教以摄受群迷。顾退然以身居学地。虽童稚沙弥未尝受其一拜,至耄年不能起伏,犹必跏趺合掌,稽首于席,致不安之意,足见大师之谦德。
p
r
e
c
e
p
t
s
严持戒律 普劝念佛
大师一生通宗通教,于华严很有造诣,然而他却一心净土。明因慎果,重真修实干,以戒律为基本,以净业为指归。
整饬清规,在南北戒坛久禁不行的情况下,大师令求戒者具三衣,于佛前受之为证明。精严律制,令众僧半月诵《梵网戒经》及《比丘诸戒品》,并亲自著述,阐发戒律精义。
有人问:“大师,你修行的方法是什么?”莲池大师回答说:“我平生所务,唯南无阿弥陀佛。”
大师深感净宗念佛法门乃至简至易,普摄诸根,仰赖佛力,圆证菩提的无上大法,故殷殷普劝念佛往生净土。
预知时至 自在往生
临终前半月预知时至,到城中告别诸弟子及故旧朋友,只说:“我将到其他地方去。”回寺用茶汤供养众僧,告诉大家明日将行。
七月初一晚上,大师进入大堂坐下,嘱咐大众:“我的话大家可能不爱听,我就像风中的灯烛,油尽灯干了,只等一撞一跌,才相信是真的,明天我要出远门了。”
第二天夜里,大师入方丈室,示微疾,瞑目无语。城中诸弟子赶到,哀请留嘱,大师睁眼开示:“老实念佛,不要装模作样,不得标新立异,坏我规矩!”说完,向西称佛名而逝。
世寿八十一,僧腊五十。入塔于五云山麓。
“惟莲池大师的才具,
足以经邦济世;
悟性,足以传承心印;
教理,足以契合根机;
戒律,足以护持正法;
操守,足以警励世人;
规约,足以疗救时弊;
若不是法身大士来开朗末世重重昏暗,
谁又能做到这些呢?”
——憨山大师
高僧轶事:
门前挖坑 警示修行
在《宣化上人經典開示选辑》中上人讲过一个关于大师的趣事:
莲池大师刚出家不久,总想回家看看他太太。左一次、右一次,看了很多次。
他太太是一个明理的人,一想自己的丈夫出家也不修行,还有这一种的情爱放不下,老回到家里来,这不是一个好办法。于是她就在进门的地方,挖了一个坑,上边用席子之类的东西遮上。
这个坑里边放的什么呢?就放它一些个火。
那么莲池大师有一次又回来了,一迈步,就掉进这个火坑里了,他说:“你这儿怎么弄个火坑呢?”
他太太说:“知道是火坑,为什么你还回来?”
这一句警策大师三界无安,赶快修行,自此,大师再没有回去过。
佛法
往期精选:
恭逢观音菩萨成道日——寻声救苦,千处祈求千处应(转发功德无量)
为什么每个人都需要忏悔?——当收视口碑爆棚的《与神同行》遇见佛法
汉传佛教蒙山施食殊胜的功德利益(日全食 | 功德九亿倍,转发功德无量)
【父亲节】如山的父爱,深厚宽广,如何来报答您——我亲爱的父亲?
爱因斯坦的选择让我们反思: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人类该何去何从?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合集 全68集(视频&文字精美版)
送彩蛋!「慧」看电影之《地球脉动II》干货笔记:天地间真正的生存之道
回向
○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
点赞是随喜,评论是思考,转发是分享!
请将这份爱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