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超越轮回的道路,确实存在——带您走进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殊胜之地

2018-07-16 00:03:00 发布: 人气:8
图片

佛 教

慧 日

每一篇都是滋养心灵的甘露

每天阅读 如饮甘露

图片


图片

初转法轮


鹿野苑


鹿野苑,距离瓦拉纳西古城约十公里,这里是佛教在古印度的四大圣地之一,释迦牟尼成佛后初转法轮处。


图片



2017年传喜法师印度朝圣之旅

       ——鹿野苑

(视频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清晨的鹿野苑有着恒河流域丰饶、秀美的独有风貌,孔雀低回衬托大地的宁静;霞光映照岁月的更迭;自古以来,这里就没有捕猎、杀生,是修行者的圣地。来到这片神奇的土地,佛陀纯粹的慈悲智慧、祥和圆满仿佛依旧和我们同在。


图片

当年佛陀在菩提伽耶成道后,向西步行五百多里来到这里,寻找当年五位同修者,向他们阐述了生死轮回、善恶因果、以及修行超脱之道,他们五位因此有所证悟,随即出家为五比丘僧,鹿野苑由此被尊为法轮初转之地;佛法传承中最重要的佛、法、僧三宝,也在这里集结完毕。


图片

在《大唐西域记》中,玄奘大师对鹿野苑曾有这样的描述「此地层轩重阁,连垣周堵,垣中有高二百尺之精舍,其西南有阿育王所建高七十余尺之石柱,石含玉润,鉴照映彻,僧徒千余众,为最鼎盛时代」。


图片

如今的鹿野苑虽然残垣断瓦,却依旧壮阔优美,它被后人用心地保护起来,成为历史的见证。伴随着一个辉煌文明的兴、亡;众生福报的增、减;佛教在印度从兴盛到衰弱,“成、住、坏、空,循序不断”,鹿野苑里的示现恰是宇宙真理最好的诠释。


图片

图片

这是佛陀最早精舍的遗址,以檀香木为材质,总高60余米,今天残留的建筑上依旧能看到当年精美的雕饰和庄严的形制。遥想当年,物质文明的最高成就都被用来供养佛陀和僧团,泱泱大国之雄、盛世文明之范令人流连感慨。


图片

阿育王柱遗址

图片

考古博物馆内的柱头

现今留存下来最为珍贵的遗迹,是阿育王石柱,原来柱高10多米,底部仍被保留在原址;而柱头被安放在不远处的考古博物馆内,顶端雕有狮头像,雕刻精美、造型生动;底部是马、牛、鹿三种动物的图案;如今,狮头像作为国徽的图案,被印在了印度货币上。于佛法,狮子代表佛陀的音声,狮子音吼向四面八方弘扬佛法。


图片

传喜法师曾在圣地开示,鹿野苑有来自世界各国的出家人,我们在这里皈依僧宝,对境是多么殊胜。有师父就有佛法住世,我们要好好发愿,护持佛教、护持三宝,为众生、为我们的子子孙孙广种福田。


图片

达美克佛塔


达美克佛塔始建于公元前三世纪,塔高39米、直径28米,红砖黄土、遗世独立,在朝阳中显得格外苍凉。据说其中至今仍有佛陀舍利供奉,也是众多佛教徒膜拜顶礼的圣迹。

图片

一生之中的种种遭遇都如梦幻泡影,但朝圣能够成为永恒,在我们命终之后,观音菩萨的大悲心将摄受我们的神识,迅速解脱,往生极乐剎土。


图片

图片图片

以佛陀的大悲愿力、众生的福德因缘、僧众的意乐加持,积累无量资粮的有缘人才能来到佛陀的圣地,让我们将此时此景永远镌刻在我们心间,让我们日夜忆念这方圣地,让佛陀的法音正道时刻在心中流淌。


图片

鹿野苑考古博物馆

鹿野苑考古博物馆,建于1910年的博物馆内,藏有众多印度佛教艺术的珍宝,其中以造像艺术居多。


图片

五比丘迎佛塔


迎佛塔,这座古塔又被称作五比丘塔,当年佛陀的五位弟子在这里打坐修行,佛陀成道后,从菩提伽耶用了40多天、走了300多里路来到这里,这是佛成道后第一次见到学生,五比丘塔也代表着众生欢喜迎接佛陀成道。


图片

如今塔顶上的八角建筑为莫卧儿王朝第二位国王于十五世纪所建,下方依然为保存完好的佛教建筑。

图片

鹿野苑曾经宝塔林立,供奉着众多圣者的舍利,当英国商人康宁汉姆从高处看到地表远远露出的建筑时,他的惊叹和疑惑是显而易见的,如今这处人间圣迹处处留下赞叹、处处留下智慧,它向我们明白无误地揭示:

追随佛陀的身影、跟随善知识的步伐,一条超脱轮回,去除染污的道路,确实存在。


图片



《无我经》,是属于佛陀早期所传讲的重要经典。据记载,佛陀为一开始的五位比丘先讲了《转法轮经》,阐述修行应走中道和四谛之法,之后即讲了《无我经》。


图片  >> ··《无我经》·· 


一时世尊于波罗捺斯城近郊鹿养苑。其时世尊语五比丘言:诸比丘。 

 “世尊。”众比丘答道。 


故世尊如是说:  “诸比丘,此身无我,若此身为我,则此身不应受苦。‘此身如此,此身非如此,’此种可能亦应存在。但是由于此身非我、故受苦,无有‘此身如此,此身非如此。’这种可能的存在。” 


 “同样的,受、想、行、识亦无我。” 

 “诸比丘,此身常或非常?” 

 “非常,世尊。” 

 “无常为乐为苦?” 

 “是苦,世尊。” 


 “以此无常,痛苦,短暂之法为我:此是我,此是我所,此是神我,如此之说正确否?” 

 “当然不正确,世尊。” 


“同样的,诸比丘,受、想、行、识亦为无常和痛苦。以此无常,痛苦,短暂之法为我:此是我,此是我所,此是神我;如此恰当否?” 

 “当然不恰当,世尊。” 


 “那么,诸比丘,汝应正智了知一切身之本性,无论过去、现在或未来,内外,粗细,高低,远近: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神我。汝应正智了知一切受想行识之本质,无论过去、现在或未来,内外,粗细,高低,远近: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神我。” 


 “一切多闻圣弟子如是厌离色受想行识,远离恶业,以无著而获解脱,尔后知见生起:我证解脱,明了轮回终止,以梵行为住,所作皆办,更无此界。” 


世尊说此经已,众比丘欢喜雀跃,赞叹佛说。 


佛陀说此法已,五比丘业从烦恼中获得自在,无有执著。 


图片



更多印度朝圣精彩回顾:

圣地,我们来了!

触摸印度,城市里的菩提光影

恒河,穿越时空的河

时光,静止在流转的世界

行走在觉醒之路,只为与你相见……

那一刻,他拈花微笑 留住刹那芳华

吠舍离 佛陀预言自己即将涅槃之地

带你去印度:佛陀的涅槃地

一时永恒 舍卫城之涅槃如莲

倾城而出,这是最后一次相送

走进尼泊尔:佛陀诞生地蓝毗尼

朝圣脚步不停歇——再回蓝毗尼花园

行走在加德满都 感受信仰之光

圣地,我们不舍离去



 声 明 

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公众号:fojiaohuiri608


图片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

图片

点赞是随喜,评论是思考,转发是分享!

请将这份爱传递!


相关文章
· 底线
· 善财童子的问道参佛之路 | 第十九参 大光王
· 忏悔到自己像一块透明的水晶
· 奇迹!泰国12名被困洞穴少年终获救,祈祷和打坐是关键因素
· 护得了佛法,也护得了你——恭迎韦驮菩萨圣诞日(殊胜吉日,转发功德无量!)
· 投影
· 善财童子的问道参佛之路 | 第十八参 无厌足王
· 白驹过隙
· 超越比尔·盖茨成世界新首富,他坚信:善良比聪明更重要
· 在你的附近,住着一位“贴身保镖”,你认得出吗?
· 驾驭人生
· 善财童子的问道参佛之路 | 第十七参 普眼长者
· 没有出离心,修再殊胜的法也是轮回的因
· 宝贵的信仰,值得你低调地隐藏
· 慈悲大爱
· 善财童子的问道参佛之路 | 第十六参 法宝髻长者
· 修行哪怕有一丝的进步,命运就会有很大的改变
· 世界杯上的天才数不胜数,但这样的C罗,只有一个!
· 人生几何,义工当歌!——为什么我们要赞美义工?
· 无常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