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教
慧 日
每一篇都是滋养心灵的甘露
每天阅读 如饮甘露
桂仑禅师
桂仑禅师,当代禅宗大德。
1909年12月生于四川德阳县,
十七岁在重庆二郎庙出家。
1942年后常住于七塔禅寺,
并协助月西法师复兴七塔禅寺。
1999年5月19日,农历四月初五,
圆寂于七塔禅寺。
桂仑禅师红光瑞相
桂仑禅师是一位功行圆满、
影响深远的当代禅门大德,
堪称苦海之舟筏、
暗夜之明灯。
↓↓↓ 纪念桂仑长老特别策划视频
(视频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禅师少年家贫,未曾读书,六岁时得了关节炎,因经济拮据未能得到有效救治,十五岁时病发感染,双脚被锯掉。十七岁在重庆二郎庙随双白师父出家。二十岁时在川北什邡县罗汉寺受具足戒,后常住七塔禅寺60余年。
无论境遇顺逆,乃至法难期间,寺像毁坏,法物荡然,禅师均以豁达心态面对,不变初心,以残缺之躯守护在七塔道场,潜心修行,精进不懈。
拨乱反正后,先师月西老和尚带头,开始着手七塔古刹修复,桂仑禅师为中坚力量之一。他虽身患残疾,却道行精深,吸引着络绎不绝的信众来寺参访,并皆随机予以开示,现身说法,从而为七塔道场迎来了广泛的信众人缘,聚拢了善信乐助的涓涓细流。
禅师生性淡泊,不慕虚名,身无长物,“终年一布衣,不因冬夏更”,每日粗茶淡饭滋养色身,毕生不蓄金钱,信众弟子所给的供养金悉数捐献常住,用于庄严殿堂、塑佛金身、铸造法器等,即使后来其他法师主寺期间,亦一如既往给予大力支持,丝毫不计较个人得失,为七塔道场的恢复兴旺倾尽全力。
月西长老陪同赵朴初会长看望桂仑禅师
桂仑禅师从19岁开始打坐参禅,70余年无有间断,经久功深,40多岁时即被来果老和尚印证为“深入堂奥”境界,在教内外远近闻名。
桂老终日盘腿打坐,禅悦为食,不分寒来暑往。夏日酷暑,热浪侵袭,桂老衣装整齐,甚至厚衣棉袄着身,不显热恼;冬季严寒,冷风刺骨,依旧面色红润,偶尔赤膊亦如如不动。多年勤修,练达“不倒单”的功夫,令见闻者肃然起敬!
桂仑老法师德相
每逢佛教节日或传统佳节,信徒、香客都会来到禅室拜望桂老。虽求见者人数众多,但桂老总是乐于施教,为大家加持祈福,指点迷津,令来者心生欢喜,满意而归。
在开示过程中,桂老善于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问题着手,信手拈来,触物为用,有针对性地为信众解疑释惑,开启智慧之门。
诸多受教者因此豁然开朗,烦恼冰释,获得法益的人士不乏教授、学者等高级知识分子及政商界等社会各界名流人士。
桂仑禅师与清定上师
晚年的桂仑禅师深受糖尿病和白内障疾病的困扰,但在修行方面愈发精进,禅净双修,用功办道。桂老在医院治疗期间,几十年坐而不卧的习惯也未曾改变,院方特地将病床调整到“禅凳”样作临时打坐之用。医护人员都知道桂老修行非常了不起,表示有缘能为桂老的健康尽点微薄之力,是今生的福报。
1999年初夏时节,5月19日(农历四月初五)傍晚时分,桂老西归圆寂,消息传开,四众弟子纷至沓来送别桂老。
长老圆寂后,特邀请悟公上人进行后事安排及主持荼毗法会,荼毗后获得舍利五千余颗,其中五彩舍利无数及舍利花若干,建塔供奉于慈溪五磊寺竹林中月老墓塔西侧。
2009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题词
桂老菩提珠
舍利
桂仑禅师
舍利塔
(赵朴初题)
老禅师在圆寂前
特意交代身边的人,
把自己的衣服拿去给
悟道老和尚身边的那位侍者。
当时悟道老和尚的侍者,
就是传喜法师。
我与桂仑老禅师的甚深因缘
传喜法师讲述
未出家时,我曾听很多人赞叹老和尚,说老和尚是“宁波活佛”。虽不识字,但能讲《金刚经》,终日打坐,我便慕名拜访。
当时老和尚问我:“你懂得怎么打坐吗?”我当时赶紧跪下来,请师父开示。
老和尚说:“打坐应该眼观鼻,鼻观心。”一般法师讲打坐就讲到此处,但老和尚继续说:“观心无心,心境全无。”让我不仅醒着如此,梦中也要如此。就这样一面之缘,老禅师给我传了甚深的法。当时的一番教导难能可贵,我和老和尚结下很深的缘,后来就经常拜访老和尚。
我出家后,才知道师父悟公上人跟老和尚非常要好。一次我同师父一起,与老和尚在七塔寺见面。师父拉着老和尚的手给我们看,老和尚四个手指头都是齐的,头顶有肉髻之相,手心清凉。学佛的人都知道:与道相应身体会不一样,能够洞悉过去未来。我们跪下来请求老和尚用清凉的手为我们加持。
我闭关期间,老和尚还特意派人把自己的衣服送给我,后来在梦中见到老和尚,老和尚非常开心,不久后就得知老和尚舍报圆寂的消息。
世人尊称祂为“七塔活佛”、
“七塔寺活罗汉”
祈愿长老乘愿再来
桂仑禅师常住在
七塔禅寺60余年,
自觉觉他,自度度人,
与七塔结下了深厚殊胜的因缘,
被信众尊称为“七塔活佛”、
“七塔寺活罗汉”。
桂仑禅师一生精勤修行的成就,
是末法长夜的一盏无尽明灯,
值得彰显倡导,彪炳史册,
传之后世。
随喜转发 功德无量
声 明
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公众号:fojiaohuiri608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
点赞是随喜,评论是思考,转发是分享!
请将这份爱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