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都会认为,人的营养来自粮食。《黄帝内经》中说,鼻子吃五气,嘴巴吃五味。人就靠这两样来吸收营养。
同一个家庭的孩子,为什么每个人的体质会不同呢?佛教讲业力,业力的概念太笼统。那详细的分,就是五脏六腑吸收消化能力的差别。这时就产生一个问题,人的五脏六腑难道只是吃五气和五味吗?
孔子发现,人的五脏六腑不仅吸收五气和五味,还吸收另一种能量。就叫做仁义礼智信,分别对应肝肺心肾脾。
就是当你产生仁这个心念时,佛教叫慈悲,你的肝就得到仁德的滋养;你产生了讲信用的能量时,你的脾胃就得到信德的滋养;你产生了守住礼,不起邪念时,你的肾就得到了礼德滋养。
一般脾胃不好的人,都是表现为做事犹豫,信心不足。总是半信半疑,疑心很重,这类人脾胃就不会好。因为他没有得到信德的滋养。
如果犯邪淫,乃至夫妻关系中伤害过对方,对应的就是自己肾脏有问题。
人的五脏六腑吃的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德的能量。佛教叫做五戒,和五常是一样对人体作用的。
你守住了五戒,你身体的能量就得到了正常滋养。古人讲,仁者寿也,有仁义的人就比较长寿。
养生是养护我们的一种生长之气,而不是养这个肉身。
生长之气就是要顺应宇宙的气。宇宙中五种生长的能量,仁义礼智信,你要顺应这五种能量,你才能生长。
古代出家人中,都是人格做到一项圆满的,比如仁义礼智信这五种生的能量,他做到一项圆满,他要来修行就比较容易。
以前有许多土匪出家,却没有小偷出家,你知道为什么?土匪他很讲义气,土匪是有帮派的,没有义气,土匪是当不成。
只是他义气用错了,去当土匪了。但当他转念时,他这个义德这个生的能量就让他能进入修行。小偷不一样,偷偷摸摸的往往容易五德都缺。
人对天地五德能量吸收最快的时候,就是胎儿和婴儿时期。胎儿靠母亲的营养只是一个小部分,更大的部分是天地给予的五德的能量。
那这时你就不能杀生了,杀生就缺少了仁德,生下来就多病。但现在人想不到这一块。以为,我要吃肉才有营养。
所以我们对自己身体的奥秘实在是了知得太少,错解得太多。
声明:本文内容转自「蔡礼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当请与我们联络,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