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开始,道士抓住了一只无辜的大鱼充当一直祸乱村庄的妖怪,即安抚了百姓又树立了威信,自称“驱魔人”的陈玄奘非要站出来说这不是真正的妖怪,可是他又找不出真正的妖怪。
这时候的他,只是一个未剃度的佛门弟子,与其他村民并没有不同,都还处在轮回中,安住在业海的水里,对即将到来的危险没有丝毫察觉。
《楞严经》说:“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此时的陈玄奘就好像是这本自澄清圆满的一念觉知,虽然本自清明,没人能骗得了他,但是这念觉知太弱小,被自己所障,就算有驱魔宝典《儿歌三百首》在手,也发挥不出真实的作用,此时的他连个鱼怪都降伏不了。
段小姐到底是谁
有人说,段小姐纯属虚构;有人说,段小姐其实也是妖;有人说,段小姐是玄奘的真爱……其实段小姐,只是他另外一面的显现。陈玄奘降伏不了鱼怪,自然有人能,这个人就是——段小姐。
段小姐从哪来?《楞严经》说:“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这一念觉元就像海上的浪花,本是大海的现象,所以元明照生所,五蕴六识就出来了。所以玄奘这念一出,段小姐便出现了,她依玄奘这一念而生。
所以就算陈玄奘的这一念还没有力量,但是相配显现的因缘、五蕴六识是有力量的,陈玄奘降伏不了代表贪婪不停吃人的鱼怪,但段小姐却可以。
他们看似很不同,一个只谈理论不懂实践,觉得一本“儿歌三百首”的真善美就可以感化所有;一个只用暴力、法术这些外化的东西去征服解决问题。但其实他们相伴相生,本就是一体,如烦恼与菩提,本就是不二的。这也正应了禅宗里的那句话:“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上圆。”
怎么都打不败的
嗔心代表——猪刚鬣
从这开始,无论他去哪,段小姐都要跟着,谁让他俩本就是一体的两面呢。
所以当陈玄奘还是一如既往地一眼就识破了妖怪布下的局:宾朋满座变成了尸骨遍地时,段小姐来救他了,不过这一次,面对代表着强大嗔念的猪刚鬣,他们两个一起,都无法抵抗。
两个人打不过,变成六个人。段小姐找来了她的团队,代表着六根,可六根也无法战胜强大的嗔念,这一局,败。
六个人打不过,高手来打。虽然他们没有战胜猪刚鬣,但是六根与强大嗔念的冲撞,让他们破除了身见,于是伏虎罗汉也就出现了。伏虎罗汉虽然一时降住了猪刚鬣,降伏了内心的嗔,但也只是一时的。于是,有了天残脚的独觉,有了四大皆空的空虚公子。可是他们争来争去,却没有一个人能彻底收服了猪刚鬣,这一局,看似赢,其实,败。
强大的根本无明
——孙悟空
正是师父点破陈玄奘的这段对话,奠定了他这一路的寻找主题:曲折。
师父:“我吃鹅腿,你想吃吗?”
玄奘:“不想吃。”
师父:“我心中没有鹅腿,吃了也无妨;你心里想吃,嘴上却说不吃。就差那么一点点。”
到底差哪一点呢?
陈玄奘一路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五指山的破庙,可还是不见悟空,只看到了四个大字:“镜花水月”。
他这时是真的明白差的那一点到底是什么了,无明就像这镜中花水中月一样,只是内心的投射,本就不真实,本就在心里,苦苦地向外找又怎么能找到呢?想要找到无明,只有一个方法——反观自性。如果说鱼怪代表了贪心,猪刚鬣代表了嗔心,那么孙悟空就是那最强大的,根本无明的力量。
想通了的玄奘不再向外探求,就地打坐,明心见性后,再一睁眼,一切自然现前:卧佛于水中倒映,莲花池也随之出现。玄奘终于发现,一直在寻找的那只猴子,其实就是自己一直都在压制的无明。
○
○
悟空太明白心性一体的道理了,所以找人模仿生前背叛猪刚鬣的妻子跳舞就能引他出现,小小的嗔念在根本无明前脆弱的不堪一击,孙悟空喊了一声名字,猪刚鬣就被收伏了。
片中设计佛祖用莲花压制悟空,那朵白莲花就是洞的真实封印,其实是因为莲花包裹着很多美好的东西,却被困于根本无明的心性不得而见。
玄奘这时虽然已经有了觉醒的意识,但毕竟还没有真正的觉悟,一个不注意,就让无明的力量得逞了,被封印了五百年的孙悟空终于被释放出来。
无明一出,毁天毁地,见人杀人,见佛杀佛,这就是根本无明的力量。这样的力量怎么可能被降伏呢?所以哪怕伏虎罗汉、独觉和空虚公子一起,还是打不过,他们代表九法界的性,都敌不住根本无明。
所有人都收不了的悟空,玄奘还是要收啊,谁让他代表的是一念清明觉圆呢?所以哪怕悟空把他的头发都拔光,哪怕痛苦难忍,他都依然坚信清明的觉知,坚信他本自具足的,佛的力量。佛在哪里?其实佛就是自己。
千钧一发之际,段小姐再次出现前来保护玄奘,那一刻,她弱小的身体就好像太阳一般强大,发出耀眼的光芒,照得陈玄奘泪流满面:他无法救,更不能救。这也是他走向觉悟前的最后一步,告别对身见的执着。
如果说降伏意识,修平等心,都还是在因上打转的过程,叫做“六七因上转”。那么在果地起修,烦恼就会直接转化,因为本体不二,这就是“五八果上圆”。
所以当玄奘在果地直接起修时,也就是当他承认两人合一之时,玄奘彻底地变了,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所感招的真正的自性如来藏,自然就将悟空摄受了,他没有动一根手指,悟空却自然被收,因一切本就不存在“消灭”,本都是心性,何来的“消灭”呢?这时的他就是佛,佛也就是他。
最终的觉悟
常听一句话:“万法唯心造”,一个人的觉知,从一个弱小的觉元的生发,走向自性圆满,不就是明心见性的过程吗?
他一路以来降伏的鱼、猪、猴所代表的“贪,嗔,痴”性,其实就是自己一路以来心性的显现,这降魔之路就是他的心性不断的生发、变化,降伏自己心性,与自己斗争的一路。
明心见性也不意味着全部舍弃,只是他不再被这些所困,所以最终玄奘也没有消灭这三个性,只是带着这三个性出发了。这部影片,看似降妖除魔,除的,却都是内心的魔,从未离开过自性的成长与超越。
地藏月特别奉献:
声明:本文转载自公众平台「正心堂」,封面图片作者石家小鬼,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当请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
爱出者爱返 福往者福来 随喜转载 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