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离不开物质层面的衣食住行,但应该承认的是,心理层面与灵性层面,对一个生命体的存在质量而言更为重要。
▼
就像大家来到慧日寺,是通过汽车、火车等各种交通工具,但工具只是帮助你更便捷地完成了心愿,真正促使你走进来的是你的心念。
我们的心是需要保养与维护的,通过维护、通过检测、通过时不时给心照照镜子,就会格外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而后及时规避一些不恰当的行为举止。
这是自我反思的过程,也是自我觉悟的过程。而“佛”就是觉悟,就是智慧,他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通过学佛如何去认识心,认识自己,最后超越自己。
从东汉明帝时,佛教传入中国直到今天,两千年来佛教文化在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早已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主流。
现在正处在一个文化的大转变时代,从曾经的摒弃——像胡适先生说的“洗完澡水脏了,结果倒水的时候连着孩子一起倒掉了”,到今天的自上而下倡导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这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这一转变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国的自信与昌明。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老师带领大家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地——寺院,是有必要的。因为寺院绝不仅仅只是一个宗教场所,更是宣传生命核心文化的重要场所。
你去博物馆时,看到的只是一些陈列物品,是器的文化。而在寺院,从佛陀一直到今天,中间从未有过断层,佛法僧这佛教的三宝还是活体,蕴含其中的文化还是充满活力,人类物理与精神层面的生活还是离不开它的指导与帮助。
◆ ◆ ◆
在学校,老师会跟大家强调道德的重要性,但“道”和“德”是两个概念:“道”是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是有规律的;能遵循道的规律,才叫“德”。
如果看不见道,不了解真相,我们的生命会很容易走错方向,并且不时犯下过错。这些错误最后会形成一股负面的力量,使你难以避免地陷入痛苦。离苦,这是每一个生命都希望的。
大家都是00后,十四五岁正应该行道养德,使自己的精神层面更有力量,使自己的心念指向正确的方向,使自己具备离苦的智慧。这是老师、家长、也包括我的一份殷切的希望。
——摘自2017年给桐庐师生的开示
学佛的青年,请点击这里:
在最美的时光,刚好遇见“你”——佛教的“解爱”良方
声明: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佛教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