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看!诺贝尔奖得主的家训,他们的教育和我们有何不同?

2017-07-11 00:01:00 发布: 人气:6
图片

图片

我们习惯于艳羡成功者,

习惯于对孩子说,“看,他多厉害!”

而往往忽略他们曾经的坎坷,

或养成一个好习惯时的坚毅。

下面这些诺奖得主,

都是被优秀的家庭教育所影响。

他们的家训,

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地方?

图片 

“100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意义”



图片

丁肇中 美国

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丁肇中的母亲是儿童心理学教授,父亲是研究土木工程学的,他们都有着很好的教育背景。母亲善于把握孩子的心理,并将知识轻松地传授给孩子。虽然母亲教给他知识,可是从不要求他去考100分,她说:“100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意义,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培养孩子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才是关键。”这一点,对丁肇中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喜欢什么就去学什么吧!”



图片

薛定谔    奥地利

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薛定谔小时表现出过人的才智,父亲担心拔苗助长,没有让他上小学,给他买了显微镜等各种仪器,以激发他对科学的兴趣,进中学后,他不仅喜欢数学、物理,也喜欢古代语言和德国诗歌。他还继承了父亲对艺术的爱好。同时,他热衷于徒步和登山。母亲担心他的精力过于分散,父亲却说:“孩子,没关系,喜欢什么就去学什么吧!”


虽然最终他将重心放在量子力学上,但是他广博的知识,从另一个次元拓展了他的思路和眼界。



“你如果向上帝发誓自己做了正确的事,

你就不必气馁,更不必苦恼……”



图片

伦琴    德国

19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伦琴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母亲时刻教导他做人要正直善良。上小学时,他的同学在黑板上画了希腊语老师的画像,当老师问伦琴是谁画的时,他没有告密,因此被学校勒令退学。他母亲安慰他说:“你如果向上帝发誓自己做了正确的事,你就不必气馁,更不必苦恼……”




“让他自己来吧,他知道该怎么干。”



图片

尼尔斯·玻尔 丹麦

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玻尔在童年时代是一个行动缓慢但做事专心的孩子。爸爸在一所大学任教,常常约一些同事到家里聚会,也有艺术家、作家和音乐家以及外国人加入进来。玻尔得到允许坐在餐厅里旁听。这些精英常常是一个人讲个故事,发表意见,然后其他人议论。精辟独到的见解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很深的烙印。


玻尔喜欢动手修理家中的钟表或其他东西。一次,家中一辆自行车的飞轮坏了,玻尔自告奋勇来修理,直接把车子拆了,一时不知道怎么装回去。有人想帮忙,父亲却坚持说:“让他自己来吧,他知道该怎么干。”经过对每个部件的仔细研究,小玻尔成功地把飞轮装配好了。



“我们干吗不折中一下,学物理呢?”



图片

默里·盖尔曼 美国

196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盖尔曼出生时家里很穷,受父亲的影响,他兴趣广泛,知识广博,被同学称为“会走路的大百科全书”。14岁时他想到耶鲁大学读考古或语言学,父亲不同意,认为他会饿死,建议他学工程,可是经过测评后他不适合学习工程。于是父亲建议:“我们干吗不折中一下,学物理呢?”正是这个折中,造就了后来的夸克理论提出者、“统治基本粒子领域20年的皇帝”。



“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人格独立。”



图片

绮瑞娜·居里 法国

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绮瑞娜是居里夫人的女儿,生于1897年。居里夫人对女儿要求严格。有一次,绮瑞娜对妈妈说话无礼貌,妈妈生气了。为了警告她,整整两天没有同女儿说话,绮瑞娜终生难忘。


居里夫人曾对女儿说:“有几件事我们应该永远记住:热爱工作,不热衷钱财,以及人格独立。这种独立,使我们在任何环境之下,知道如何处理一切,不依靠别人帮助。”



“儿子,那个打我的人,

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图片

莫言 中国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莫言的母亲没读过书,不识字,但却乐观、善良、坚强,明晓事理。童年的莫言有一次跟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守田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母亲跑不快,被捉住了,守田人扇了她一个耳光,没收了他们捡到的麦穗。母亲嘴角流血,无望地坐在地上。


多年之后,那个守田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莫言相遇,莫言冲上去想找他报仇,被母亲拉住了,她平静地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每一个成员都要分担责任。”



图片

欧内斯特·卢瑟福 新西兰

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卢瑟福兄弟姐妹12人。由于家庭成员众多,母亲叮嘱他们:“每一个成员都要分担责任。”


在卢瑟福一生中曾起过重要作用的一本书,便是他10岁的时候从他母亲那儿得到的一本教科书《物理学入门》。这本书不仅介绍物理知识,还描述了一系列简单的实验过程。卢瑟福从中领悟出,从简单的实验中可以探索出重要的自然规律。读完书后,他将自己的年龄和名字歪歪斜斜地写在书页上,那时他差1个月满11岁。他的母亲一直珍藏着这本教科书。



“你可以做不到别的,

但是一定要真诚与诚实。”




图片

罗纳德·哈里·科斯    英国

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童年时的科斯腿有点残疾,父母给他戴上了铁制的腿套,把他送进一所残疾人学校,他手脚笨拙,编不了篮子,只好把时间放在读书上。科斯的母亲热爱运动,性格坚强。母亲对科斯没有任何奢求,只希望“可怜的罗尼(科斯的乳名),长大后真实做人,不要拖累别人”。


1927年,科斯因为出色的历史和化学成绩通过了预科考试,这为他打开了伦敦大学的大门。



学问决不能使诚心求她的人失望。”




图片
屠呦呦   中国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屠呦呦父母两大家族皆具有重教传统。教育后辈,培养健全人格是家族一以贯之的传统。这样的家庭氛围,对屠呦呦的影响是巨大的。严谨的家训内化为一个家族的优秀精神。


屠呦呦14岁那年,他的哥哥屠恒学在赠给妹妹的照片后写到:“呦妹:学问是学无止境的,所以当你局部成功的时候,你千万不要认为满足,当你不幸失败的时候,你亦千万不要因此灰心。呦呦,学问决不能使诚心求她的人失望。”




声明:本文内容转自新浪教育,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


爱出者爱返 福往者福来 随喜转载 功德无量

图片


相关文章
· 世人不知有因果,因果何曾饶过谁?
· 视角 | 来世还想为人?难!——请看短片《来世不动产》
· 时时勤拂拭
· 我的拖延症有救了!哈佛高材生、14分钟、治疗拖延症!
· 假如有人出10亿让我放弃你|教育的真实含义
· 不要把孩子,当成“产品”去比较 ——泰国逆天短片,感动了全球20亿人!
· 不可忘却的纪念——译经祖师不空三藏圆寂纪念日
· 【微视频】发心,很重要
· 纪念追思一代高僧明旸老和尚圆寂十五周年(内附珍贵照片)
· 忍耐和慈悲的意义
· 【微语】戒为无上菩提本
· 慧日原创佛教动画超萌上线:「布袋小和尚」治愈你的心灵!
· 重树一个道德的标准
· 传统文化智慧的学、思、用——文運老师做客深圳卫视现场答问
· 为了让弟弟成为国王,这两位哥哥远走他乡……
· 这条路是艰辛的,但也因此具有功德——传喜法师谈生命最该继承的东西
· 一张小小的光盘,具足无量智慧功德
· 一休禅师母亲最后写给一休的信
· 慈悲超度解毒筷
· 【微语】了解妄念无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