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佛教慧日」关注本公众号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大 师 生 平
鉴真大师
公元
687~763
唐代高僧。
又称过海大师、
唐大和尚。
俗姓淳于,
广陵江阳(江苏江都)人。
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律宗之始祖,著名医学家。早年出家学律及天台,又至长安、洛阳参学,后归扬州,于大明寺讲律传法。应日本留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弘传佛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763年(广德元年),大师在唐招提寺圆寂,终年76岁。
鉴真大师不仅戒律精严,学问渊博,更以五行五止而不负日僧礼请,年高盲目而不舍东渡传教的精神,为中日两国僧俗所崇敬。日本人民称大师为"天平之甍 ",意为大师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
▲鉴真大师夹纻坐像
江 淮 化 主
两 国 宗 师
鉴真大师,俗姓淳于,14岁征得父亲同意,在当时扬州大云寺,从智满法师出家,受戒学禅。18岁从光州(今河南潢川)道岸律师受菩萨戒。21岁至长安实际寺登台受具足戒,随后“巡游二京,究学三藏。后归淮南,教授戒律。江淮之间,独为化主。于是兴建佛事,济化群生。其事繁多,不可具载。”
鉴真大师的菩萨戒授戒和尚道岸律师、具足戒授戒和尚弘景律师,俱是文纲律师的高足,文纲律师是南山律祖道宣律师的授法弟子。可见鉴真大师的戒律渊源得南山之真传。两位授戒大师不仅戒学高明,而且旁通它宗和世间学问。道岸律师精通建筑,曾受唐中宗委托,主持修建长安的荐福寺和小雁塔。弘景律师既精戒律,同时又是一个药物学家。这两法师作为当时名重一时的大师级人物,对尚年轻的鉴真大师影响重大。
大师26岁左右,回到故里扬州,开始了在淮南地区的弘法生涯。“准南江左净持戒者。唯大和尚独秀无伦,道俗归心,仰为受戒之大师。”在大师主持下,建塔立寺80余所,造佛像无数,制袈裟3000领,写佛教一切经3部各11000卷,宣讲律学数百会,还亲自煎药、施济贫病。同时培养了大量佛门僧才。
▲鉴真大师所到的日本唐招提寺
传 道 弘艺
誉 满 扶 桑
奈良时代(710-784)前期的日本,僧伽制度不完备,农民逃亡私自出家者很多,没有一定的师资进行正规授戒。于是圣武天皇派遣唐使团再次出使中国,选定日僧普照、荣叡为留学僧,主要任务是礼请一位律学高僧赴日传戒。
普照、荣叡几经周折,来向鉴真大师请求派遣弟子赴日。不想大师愿意亲自前往,喜不自胜。
公元742年,时年56岁的大师带领随行弟子及诸艺术匠师,开始艰难的东渡生涯。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政府当局的阻拦、僧俗信众的不舍挽留,五次渡海均告失败。他63岁时,由于频经炎暑,以致双目失明,而留学僧之一的荣叡也因病西逝。公元753年11月15日,66岁的鉴真大师,从黄泗浦渡口(今江苏张家港市鹿苑镇境内)出发,历4月之海上飘流,终于到达日本奈良。
在日本,大师受到朝野上下的盛大欢迎。大师在东大寺设立戒台,为日皇、皇后、太子及众僧授戒。日皇敕授“传灯大法师”位。随后,大师与当时僧界保守势力进行论辩,使他们折服而放弃旧戒,接受大师授新戒。从此形成了凡经鉴真大师授戒者,才为日本正式僧尼的局面。
公元757年,日本天皇将故一品新田部亲王的旧宅赐于大师。大师即于此建造了著名的“唐招提寺”。从此,大师在此落地生根,开始了他在日本的弘法生涯。他讲授戒律,培养律学僧才。虽然双目失明,但凭着他超常的记忆力组织写经与校对。唐招提寺成了律学中心和佛教文化的集散地,后世尊为日本律宗本山。
在传播佛法的同时,鉴真僧团对日本建筑、绘画、书法、语言、医学等方面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鉴真大师字画与雕像
显 现 无 常
两 岸 垂 念
公元763年6月25日(农历五月六日)鉴真大师于唐招提寺住处结跏趺坐,面孔朝西而逝。当消息传回扬州,当地僧众全体服丧三日,并在龙兴寺行大法会,悼念鉴真大师。
▲鉴真纪念堂
教 史 双 璧
法 云 永 垂
玄奘法师与鉴真大师同为唐代高僧,玄奘大师“西天取经”,鉴真大师东渡弘法。前者进一步引进外来文化,体现中华民族文化包容的广阔胸怀;后者对外弘传华夏文明,一展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博大精微。
两位法师堪称中国佛教史乃至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之“双璧”,完成了一“取”一“舍”的伟大创举。
舍身为法的精神
和百折不挠的气慨,
也必将随着佛陀
正法的弘传在后世
四众佛子中永久传递。
两位法师
声明: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爱出者爱返 福往者福来 随喜转载 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