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佛教慧日
关注我们
喜马拉雅山横贯东西
绵亘于中印、尼泊尔诸国之间
佛陀成道前即梦到自己头枕喜马拉雅山
脚伸至印度洋
一只手在孟加拉湾,一只手在阿拉伯半岛
天上各色鸟儿围拢来
意味着世界上不同肤色的人们
将来朝拜、追随佛陀
佛陀慈眼含视,东来西行,从迦叶摩腾、竺法兰、达摩祖师到法显、玄奘、义净大师……
数千年来,是一代代高僧大德悲心弘愿的血脉传承;
求真苦旅,凝望孤征者远去的单薄身影,深深缅怀那些为人类文明的传播矢志不渝的舍身求法、传法者。
今天再将法音流布,回馈反哺给佛陀故居这片神奇的大地。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
来自全国各地的108位四众弟子怀着无比虔敬的心情,
前往印度、尼泊尔朝礼向往已久的佛陀八大圣迹。
3月6-19日,朝圣团一行夙兴夜寐,披星戴月,所到之处传喜法师悉心讲解,领众打坐诵经、持咒、念佛、念诵仪轨,直至月色更深施食完毕才结束每天的行程;十余天来,共持诵大乘经典数千部、心灵讲座曁蒙山超荐法会14场,以供养这片神奇的土地,彩虹、甘露雨、吉祥云,一路相伴,龙天欢喜。
朝圣更像一期殊胜的生命,尤其是这样有组织有计划地跟随师父每天精进,也算作菩萨。
《大般涅槃经》云:「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于我灭后,能故发心,往我四处{世尊诞生地(蓝毗尼)、成道地(菩提伽耶)、初转法轮(鹿野苑)与涅槃地(拘尸那迦)}所获功德不可称计,所生之处,常在人、天,受乐果报,无有穷尽。」
传喜法师说,佛法是无量光无量寿的,佛陀当下就在,眼睛看着我们,当我们进入菩萨模式,好好修行,念念灭罪无量,念念增福无量。
佛陀早有授记,大乘经典必有大震旦国来受持和弘扬,如今印度人民尽管也认可释迦牟尼佛是他们的神,但距佛陀的教法与思想已渐行渐远,不知“道”了。所以,中国人再度带着大乘经典回来读诵供养,有其特殊意义。
来到圣地
经典顿然鲜活起来
佛教为什么有这么大的生命力?因为佛教是真实的。
来到圣地,更深切地体悟到佛法是真实的,感悟到三宝的真实存在,值得尽形寿皈依。首先要找到心中的三宝,乃至宁舍生命也要皈依三宝,即可超越生死轮回。佛菩萨不仅回应我们,让我们感受到三宝的真实存在,同时也让我们坚定信心去传递这种讯息,帮助更多人皈依到三宝体系中来,永出生死轮回。
脚步所及,法师悉心讲解,心与心的交集,清风朗月间,一怀如莲,经典顿然鲜活起来,处处圣迹,犹在诉说佛陀八相成道、度化众生的一幕幕动人情境,佛陀死而不灭,音容宛在!眼前的废墟残垣、出土文物也在见证着历史,我们的心一下就超越时空与佛陀连在了一起。
鹿野苑,佛陀初转法轮,向五比丘宣说苦集灭道,憍陈如尊者第一个证得阿罗汉果位,出家人也因之最早在这里产生。由于没有智慧,众生不知自己深没苦中,佛陀依智慧照见苦谛,人有生老病死,地球有成住异灭,深陷于这个频道里的有情、无情都是极不稳定的状态,若安住于业力的世界则会随业流转,这苦从何来?为业所造。
依佛的智慧知苦,建立理性的认知,然后断集,就能超越六道,依着佛陀所证得的涅槃之道,可以寂灭一切苦而升华到更宽广的生命维度。
佛陀为我们找到了一条将生命从诸苦中解脱的道路,佛陀的思想精髓依然能真实地解决我们今天的烦恼。“让我们再看一眼佛陀舍利塔、生活过的房间,让我们日夜忆念这里,思维佛陀为人类探寻到的真理,将圣地永远地印在心间。”
不是娑婆世界该有佛法
菩提伽耶正觉塔,自阿育王时代即屹立于此。莲华生大士,包括千二百五十阿罗汉,我们所能知道的圣者几乎都曾来到此地。
佛是什么?佛是一个肉体吗?佛是一块石头吗?佛是钻石吗?佛是一颗福慧具足圆满的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颗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而慈悲地映现于娑婆世界。传喜法师循循善诱,佛法尚能保留在人间是佛菩萨的大悲愿力,不是娑婆世界该有佛法,是佛不忍舍弃苦难众生而来到这个娑婆世界!
菩提伽耶是贤劫千佛成道之地,无量祖师大德曾在此发菩提心。成佛的果要靠发菩提心的因,有菩提心的因才会有成佛的果位。
无量无边的圣者因为发起菩提心、利他心而成佛,亦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因为自私还在轮回,或说我们因自私而制造了轮回,自私是轮回的大海,是一切罪恶之源;利他心可产生一切殊胜果报,乃至成佛;要成就一个怎样的人生,是理性思考后的抉择。因而祈求佛陀加持我们生起无伪的菩提心、利他心是切实可行的。
菩提伽耶——金刚座,有人来种福田,有人开智慧,有人发菩提心,但也有人来此乞讨,每个人在这里都如摩尼宝一样折射着我们的心态,各得所需。这就是娑婆世界有天堂也有地狱之因,人人当有一双择法眼,佛弟子在此发菩提心才能体会圣地的殊胜。
娑婆世界
是修行的殊胜对境
身临佛域,饱览圣迹。朝圣地大多集中于印度北部,一眼望去,没有太多现代建筑,在现代物质文明的映衬下,这些看似贫穷落伍之地,却是佛陀时代印度政治文化的中心,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当时均居世界领先地位,这种原生态反而跟两千多年前的印度更易于产生联想。
就像德蕾莎修女毅然选择来到陌生的印度,奉献自己的生命!若仅看到印度的脏乱差,要生起惭愧心,因为我生在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如果有脏乱差,代表我的心 “脏乱差”,是我的生命不圆满。五浊恶世的因是我们每个人种下的,若没有这个因就不会兑现这个果报,看到外在境界时应回光返照,惭愧、忏悔我们自己。
“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佛陀是最完美的修行标准,思索、禅定,而后产生生命中最完美的福慧具足,佛陀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最完美的生命状态。当我们对着这个世界修惭愧、忍辱、布施时,也会修福报;修禅定、智慧时,我们的智慧也会得到圆满,布施、持戒、忍辱都会让这个生命更加靠近佛陀,用七圣财来庄严我们的生命,这样追随佛陀是生命的一种觉醒!
佛弟子常说“惭愧”,是因为我们能力不够,不足以去感化、净化世间,而这正是我们的责任,生在五浊恶世,是我们修行的一个良好对境与助缘。传喜法师叮咛,虽然来到了圣地,但这个身体如同衣服,不会追随我们,只有心灵才会成为我们今后生命旅程的主人。
他们的文字
照亮了人类的历史
在尼泊尔朝圣期间,传喜法师应邀出席了系列文化交流活动。3月15日,传喜法师带领朝圣团朝拜尼泊尔中华寺;3月16日,朝圣团一行参访蓝毗尼佛教大学(Lumbini Buddhist University);3月18日,传喜法师与同行的十二位出家师父应邀出席了尼泊尔文化旅游民航部秘书长Mr. Suresh Archarya与蓝毗尼开发委员会副主席Bhikshu Nigrodh举办的文化交流活动。
“远古时代,加德满都河谷曾是一个巨大的龙潭湖,文殊师利法王子最早来到此地,文殊师利菩萨认为这个湖泊非常神圣,就现神通把湖泊的水全部变干,然后那个地方就现了出来,这就是加德满都。从中国五台山来的文殊菩萨就成为尼泊尔的第一位国王,那些随行的中国人自然成为尼泊尔的第一代臣民,也许我们都来自同一个祖先。在那个区域有位王子,梵文名叫达玛•阿克洛,意思是法源。但是我们相信那里的第一个原住民来自中国,是中国人第一次来到了加德满都这个山谷。” 在3月16日的交流会上,蓝毗尼佛教大学副校长Prof.Dr. Naresh Man Bajracharya如此介绍了中尼两国的深厚渊源,“现在我们相会于佛陀的出生地,但我也相信在这个宇宙里有无量诸佛,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当下就有无量的佛。”
宗教的传播与文明的对话,总是始于经典的翻译和整理,一代又一代高僧大德,中华民族的智者们用不同的文字,以惊人的毅力,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财富。“正是因为有了玄奘大师在史料中的精确记载,才使得蓝毗尼——佛陀出生地重现于世”,3月18日的交流会上,蓝毗尼开发委员会副主席Mr. Bhikshu Nigrodh盛情表示非常感谢中国,并热忱邀请全球弘法的传喜法师再次来到蓝毗尼弘法利生。
3月16日,在蓝毗尼佛教大学(Lumbini Buddhist University)举办的交流会上,传喜法师说,喜马拉雅山作为天然屏障,把我们分为印度、尼泊尔、中国,自然地貌在地球上并没有明确的界线,是共同的信仰、文化又把我们联系在了一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在佛陀降诞地蓝毗尼,让我们又都变成了佛的孩子。世界是多元的,也需要共同的思想,对自然社会及个人全方位的认知,以消除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乃至人与自我的对立,从而使社会和谐成为可能,使生态文明得以繁荣,而释迦牟尼佛为人类找到了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思想。
师父说
喜马拉雅山作为天然屏障,把我们分为印度、尼泊尔、中国,自然地貌在地球上并没有明确的界线,是共同的信仰、文化又把我们联系在了一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在佛陀降诞地蓝毗尼,让我们又都变成了佛的孩子。世界是多元的,也需要共同的思想,对自然社会及个人全方位的认知,以消除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乃至人与自我的对立,从而使社会和谐成为可能,使生态文明得以繁荣,而释迦牟尼佛为人类找到了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思想。
我最早来蓝毗尼是13年前,这次是第六次来朝圣,第五次来尼泊尔。每次我们都带着摄像机,然后通过卫星电视、网路来宣传当地的佛教文化。中国大陆、台港及东南亚的华人在看到这些佛教节目后,很多人都萌生了来尼泊尔朝圣的想法。包括这次也看到我们中国,还有世界各地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也都来到了蓝毗尼。尤其,尼泊尔政府也特别保护佛教圣地,这将成为加强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重要契机。
佛教曾在历史上帮助中国社会实现了长久的安定与繁荣,今天的中国政府一直肯定中国古老的文化对当今社会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从官方到民间目前都在大力复兴传统文化。更为重要的是,像蓝毗尼大学这样的学术、文化机构能培养出更多的传播佛教文化的人才,两国在佛教文化的基础上交流,会建立更加深远密切的友谊。中国保存有三乘佛教,为佛教文化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前提,蓝毗尼大学也设有中国佛教课程,也一定会利于中国佛教更好、更快速地发展。我们寺院的佛教英语学习班去年就已开课,也希望蓝毗尼大学多培养一些擅长中国语言,擅用中国文字表达的弘扬汉传佛教的人才。
正如佛陀所说,世界万物都是相互联系而不是孤立存在的,玄奘大师、法显大师的文字曾照亮了尼泊尔的历史,我相信今天的佛教发展和交流也将影响到两国人民的未来,为我们未来的友谊以及更深刻地认识人类文明的进程和发展将带来启发和裨益。
佛教是中尼两国共享共有的文化传统,两国的交往有数千年的历史。如公元7世纪吐蕃藏王松赞干布和尼泊尔尺尊公主的联姻,最为神圣的是佛教国家高僧之间的来往,也是两国人民历史悠久的精神联系,接受或传递的不仅是珍贵的法宝,还有先进的文化和真诚的友谊,成为国家地区间各民族情感交流的文化纽带,并永为后世所铭记。
宗教的传播与文明的对话,总是始于经典的翻译和整理,一代又一代高僧大德,中华民族的智者们用不同的文字,以惊人的毅力,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财富。“正是因为有了玄奘大师在史料中的精确记载,才使得蓝毗尼——佛陀出生地重现于世”,3月18日的交流会上,蓝毗尼开发委员会副主席Mr. Bhikshu Nigrodh盛情表示非常感谢中国,并热忱邀请全球弘法的传喜法师再次来到蓝毗尼弘法利生。
朝圣
就是密集型的思考
行程如此密集,这十多天朝圣下来,要去思考为什么叫八相成道?《法华经·方便品》言:「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无论八相成道还是建塔,都是为了示现、引领我们,带着我们一起修,小乘大乘、金刚乘,所说一切法皆是为了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虽示现了涅槃,但佛陀告诉我们的真理不会灭,只要用心追随佛陀,就会见到真理,见到真理就会解脱。
「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是佛陀送给我们人生最大的礼物!
菩萨以空性的缘故,能够遍缘一切法界,普度一切众生。正因为空性的缘故,度尽一切众生而实无众生可度,是微妙不可思议的。传喜法师说,所谓大乘,“大”即是空性,“乘”即承载、缘起,是大悲愿力。学佛后可以把我们的刚强变成一种精进勇猛,佛陀在《华严经》中授记,大乘教法交付给东震旦土人受持弘扬。我们中国人要因此觉得自豪,中国人勤劳善良、忍辱负重,重任在肩,我们要把握好中道,不辜负佛陀的众望。
一路走来,希望我们能够打开智慧眼,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要领悟到现象背后的真实相。我们一辈子都在散乱中,来朝圣就要静下来,心要跟着佛;不能为买佛珠、小贩的吆喝而散乱心,要把那些损害众生法身慧命、损害信仰的“声音”当成鸟的声音。春天来了,娑罗双树又发出了新芽,在此我们要发起菩提心,才能报答佛恩。
师父说
佛陀虽降诞于印度但属于全人类,属于所有众生。今天十方佛子汇聚于此,可知佛陀的生命仍在延续。佛不以肉身而以舍利这样谦卑的方式去中国,然后化现,中国有很多祖师是释迦佛陀的化身。
请问佛陀心里有我们吗?就像妈妈对自己的孩子,眼睛有时看不到心却一直念叨着;只要眼睛能看到,视线总是跟着自己的孩子。无论蹒跚学步还是长大成人,孩子总有自己的世界,孩子的眼睛一直在看妈妈吗?没有,只有妈妈的眼睛才永远不会离开孩子,妈妈的心会永远跟着孩子。
妈妈的这种慈悲,若因为她是凡夫而有间歇或是能力有限的话,那么佛对我们的心却是没有停歇的。佛一直看着我们,默默地帮助着我们,即便能来朝圣,其实也是本师释迦佛陀的力量。
朝圣的“开始”就像“圣诞”,传喜法师说,十多天来,每到一处念不同的经咒——佛陀当初在每一处所弘传的法——行程结束了就是朝圣“涅槃”了,从“生”——“过程”——最后“寂灭”;涅槃之前,佛陀曾说有生必有死,我不能违背凡人的规律,要遵循人间的规则,但是不生不灭的法我已经告诉你们了,你们若能领悟到,那才是真正的佛陀!作为化身,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报身则大悲恒常地在世间救度着一切众生,法身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我们若能体悟到这些道理,就知道怎么学佛了。
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是印度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佛教的兴起地,至今仍有大量的佛教圣地遗存。朝圣团一行在船上齐声念诵朝圣手册,供养水族众生,来至恒河彼岸,微风拂来,夕阳的金光在粼粼的水面上荡漾,染出琥珀色的黄昏。
— 师父说 —
恒河,缓缓地流过时空,滋润着生命,呵护着大地。我们看着恒河,恒河看着我们,轮回就在眼前,几十岁的人或十几岁的狗,抑或千年万年的印度,在恒河面前都如一粒河沙。
从生到死,从生灭到永恒,每一个波浪起伏都在她的身体里寂灭,“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
有一天,当你真的觉醒,恒河就像缓缓流淌于我们身体里的一根血脉。
既可从喜马拉雅山流淌而下,也可从佛的心灵深处慈悲地流淌而出,下可润泽苍生,上则引领我们升入天堂,如观音菩萨一样带领我们去极乐世界。
恒河是时间之河,是开智慧的河、超越生死的河、永恒的河,更是一条母亲河,不眠不休地流淌着慈悲,给予我们生命的温暖,又带给我们安详、清净与喜悦……
声明:本文文字及图片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爱出者爱返 福往者福来 随喜转载 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