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舍离
佛陀离开吠舍离前往拘尸那罗时,吠舍离人民倾城而出,依依难舍跟随着佛陀。
佛陀已经宣布三个月后将在拘尸那罗的娑罗双树林进入涅槃。也就是说这是最后一次相送,萦绕其中的悲伤气氛我们可以想象。
吠舍离人民对佛陀有特别的感情。除了与其他国家的民众一样,受到佛陀智慧的灌输外,连他们的性命,也全靠佛陀的慈悲救护。
吠舍离曾发生瘟疫,无药可治。佛陀特意前来,说了《药师经》与《大悲咒》,特别是《大悲咒》,咒声一起,瘟疫马上就停止了。这是佛陀与吠舍离特别的因缘。
而这一天,慈悲的佛陀就要永远走出他们的视线。一国的民众一边流泪一边紧随着佛陀,佛陀也一次又一次地停下身劝他们不要再送,可是没有人舍得停步。
最后,佛陀取出自己的钵,留下,作为送给吠舍离的纪念。
阿育王修建的这座钵塔是现今印度最大的一座塔。以两千多年前的人力与物力,建造这样庞大的一个工程,代表着的就是举国民众对佛陀深厚的情感。
阿难尊者的舍利塔
面对宽阔的塔基,我们看到的,除了红砖,也是每一个众生虔诚的信心。而这座钵塔,也不单作为一幢建筑屹立在天地之间,它承载与展现的是佛陀伟大的智慧与宽广的胸怀。
由此我们也知道,一个人高贵与否不在于出身地位,而在于语言和行为。
佛陀,他就是那个以言行来启迪我们觉悟的人,他实施的是开发智慧的教育,他教育的目的是为人类带来解脱的希望。
我们目睹了很多的废墟,废墟的出现不止因时光的湮灭,更来自于众生业力的冲击。
看着钵塔,我们可以想一下,我们的那座佛塔在哪里?我们的佛塔是否还在荒草堆里,在岁月的尘埃里?我们的佛塔是否已被自己的业力摧毁得不成模样?
废墟就是无常。我们来看废墟,凭吊的是自己。外在所显现的一切,我们其实是始作俑者。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再大的塔都能以小善聚集而成。佛陀福报的圆满就是因为三大阿僧祇劫丝毫之善都一心修为。
希望通过回光返照,大家能找到自己心中的那座塔。把它从荒草垃圾中清理出来,平时积累资粮,你的每一丝一毫的善,都会像一块一块的砖,把内在的生命之塔加固与完善。
——2017年3月12日传喜法师印度开示
声明:本文文字、图片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爱出者爱返 福往者福来 随喜转载 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