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已知道
灵岩山寺方丈明学长老
于12月2日晚22时整圆寂西归的消息
第二天,灵岩山挤满了赶来送行的人们
朋友圈也有很多人自发地悼念
为何这个老人的离去能引起这么大的关注
送别的人挤满了灵岩山
粉丝发来的视频是这样的
很多市民自发赶至灵岩山恭送长老
祈愿长老莲登九品,乘愿还来度有情!
十方信众分立两侧,齐诵佛号
(图片来源于陈云刚、微博)
在朋友圈悼念
一代高僧明学长老往生了
2016年,12月2日晚22点
苏州灵岩山寺、报国寺住持明学长老安详示寂
享年94岁,一代高僧,圆寂西归
2016年12月3日凌晨
明学长老治丧委员会发出讣告
明学长老不仅是灵岩寺、报国寺住持
也是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理事会咨议委员会主席
江苏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
是当代净土宗泰斗
当今中国佛教界健在的德高望重的几位高僧之一
一时噩耗传来,四众哀恸海天同悲。老和尚一生荷担如来家业,勤勉精进,禅风凌厉毫不拖泥带水。
1923年出生于浙江湖州。
1947年8月离开家乡到灵岩山寺修持念佛法门,1948年农历二月,依普陀山三圣堂真达老和尚出家,同年在南京宝华山受比丘戒。
1949年4月至11月 ,福州舍利院拜慈舟法师学戒律。
1956年9月至1959年7月在北京中国佛学院就读,毕业后仍回灵岩山寺任监院。“文革”浩劫期间,灵岩山寺遭破坏,佛像被毁,明学法师被下放到苏州天平果园劳动。
1978年11月中国佛协赵朴初居士专程上灵岩山寺视察,提出要恢复灵岩山寺,不久苏州市政府将灵岩山寺归还佛教界管理。
1979年底明学法师回到梦魂萦绕的灵岩山寺。主持灵岩山寺的维修建设和教务活动,一九八零年冬,明学法师升任灵岩山寺方丈,并于12月创办了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
2013年5月24日,宁波慧日禅寺住持上传下喜法师赴灵岩山寺拜访明学长老,长老为传喜法师挥毫留墨:佛光普照。
传喜法师与明学长老合影
灵岩山寺的一元门票
苏州古城以西,太湖以东,一座千年宝刹香火不熄,这便是灵岩山寺。前后几千年的时间中,灵岩山寺在中国佛教发展与传承中,担当了重要的历史任务。
苏州有名的寺庙很多
但不大的灵岩寺
也是苏州人最常去的寺庙之一
也是苏州香火最为旺盛的寺庙之一
灵岩山寺的门票20多年没变,一直都是1元,这在国内名刹中实属罕见。票面上写着:“参观门票每位两元,一律半价优惠。”灵岩山的一元门票一度是苏州美谈。
这个一元钱门票就是明学长老的坚持定下来的。在他的极力主张下,灵岩山才没有被圈起来向游客收费,进灵岩山寺也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一块钱门票,持续了二十多年。
这位老方丈还否认了灵岩山寺不涨价的说法,“寺庙刚刚开放的时候票价才3分钱,现在已经涨了33倍了!老百姓的钱来得也不容易,大家做事情要凭良心”。
他说,不要让过高的门票成为穷人香客的门槛。
他说,佛门弟子自身首先要勤俭节约,清净修持,慈悲为怀。就灵岩山而言,无需向政府拿一分钱,僧人担水种菜自给自足,已能安稳地生活。收1元门票也是为了统计人数方便,十方来、十方去,很大一部分钱他们还会捐给灾区。
浮躁年代,这位老人太值得学习、敬仰
他曾说,人生最痛苦的是争名夺利
明学长老曾说,人生最痛苦的是争名夺利,一个人往往会因争名逐利而荒废道业,甚至走上邪路。长老曾教导年轻僧伽出家人只要真心修持,该有的自然会有。若福德因缘不具足,你想得到的东西,求也求不来。
身为名寺方丈的明学长老,虽然担任的职务甚多,但长老却把这些名誉、地位视之如“空中楼阁”,绝不萦怀。他在寺内或外出,常有人给他供养红包,若据为己有也无人过问,然而他却分文不动,全部上缴库房,进入公账,用于三宝事业,为信众广种福田。
在明学长老看来,中国佛教目前最需要做的事情是培养后继的僧才。没有僧才,没有僧团,再恢弘的寺院也只不过是处旅游景点,无法起到教化人心的作用。所以灵岩寺相比其他寺庙是稍显寒酸的。
在日益商业化的一众寺庙中,灵岩山寺堪称一股清流。
灵岩山寺僧团与别的寺庙也不太一样:“不募缘,不做会,不传法,不收徒,不讲经,不传戒,不应酬经忏。专一念佛,每日与普遍打七功课同。”
早晨5点不到,寺庙里的师父们就起床了,做完早课后便开始一天的清苦劳作。
寺庙里的日常生活都是由师父们自己打理的,烧水扫地洗衣服是必不可少的,就是消防和安全也都是师父们管理着。
在灵岩山寺斋堂的后面有一条300来米长的小轨道,每天寺庙里的物资运输都是通过这两节钢丝拖挂的小火车进行的,这恐怕是寺庙通往外界最为现代化的设施了。
长久以来,多次有信众自愿捐资修建公路到山顶寺庙,这都被明学否决了。
明学长老的居所内唯有旧式的木床、书架及台桌、木凳,不见沙发、电视、空调,也没有客厅和卫生间。有人供养他珍美衣食,实在推却不过,就转手送予他人。信众供养的营养品和物件,他也是全部分给僧人,从不独自享用。
下图为长老2015年住院时候的照片,从照片中不难发现,身体违和的明学长老依旧手不离佛经,依旧念佛诵经!
关于慈善明学长老还有一句话:“行慈善不在于捐多捐少,关键是量力而行。”
明老语录
净土道场,依印光大师的祖训:“专一念佛。”
佛法的弘扬还是要以宗派为依据,中国佛教的教育也要有所侧重和以宗派为依据。对当今出家人个人而言,要切记,钞票不可没有,但要适可而止。来自十方信众的供养,是用以安心、养道的。
慈善是回报社会和利益大众的,行慈善并不是一定要看捐出多少,关键是开展慈善活动,并且也要量力而行。
不管佛学院的建设也好,乃至寺院的建设也好,关键还是要看僧人有无道心、道场有无道风。
尤其是出家众,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发道心、正道风,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这才是当务之急。
作为出家人——如来家业的荷担者,不管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经济,我们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本。发展经济是为弘扬佛法,而非弘扬佛法是为发展经济。
灵岩山寺一切规制,至今悉以印公所定五条寺规为据。
这位老人虽已离去
但留给我们的却是满满的正能量
祈愿一路走好
借用网友的一句话
一股清流灵岩净地
一代宗师功成圆寂
声明:本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平台“深度苏州”,如有不当请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
爱出者爱返 福往者福来 随喜转载 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