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天资聪颖,从小通达五明、四吠陀。成年后,娶耶输陀罗为妃,不久生下罗睺罗,后来成为佛教第一位沙弥。
悉达多太子虽然出身贵族,但感于生老病死的逼迫,人生的无常,于是生起出家求解脱的志愿与悲心。期间虽经净饭王百般劝阻,终究无法满足其“人生没有衰老的现象、没有疾病的痛苦、没有死亡的恐怖、所有的东西不损不减”等四个希望,于是在十九岁那年的二月初八,夜出宫门,开始十二年的修道生活。
雪山六年的苦行,每日只食一麻一麦,但苦行终究未能令他开悟。后来体会到真正的修行是离开苦乐二边的中道修行,于是舍弃无谓的苦行,走过尼连禅河,接受牧羊女的供养后,来到伽耶山菩提树下的金刚座上,立誓“不成正觉,不离此座”。于此通过重重考验,一一降服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等内外魔障后,彻见自己本来面目,止息一切妄想无明,终于在十二月初八日夜睹明星、正观缘起法而成正觉。
佛陀对弟子的爱护是无微不至的,佛陀所教化的对象则不分贵贱贫富、种族信仰等,例如度拜火教外道优楼频罗迦叶三兄弟以及外道领袖舍利弗、目犍连皈信佛教。
佛陀的弟子有频婆娑罗王、波斯匿王等各国国王及王妃韦提希夫人、末利夫人,也有低下阶层的莲花色、摩登伽等。佛陀度阿那律、难陀、阿难陀诸王子出家,也不舍弃理发匠优波离及担粪的尼提。
总而言之,佛陀的弘化是以慈摄众,以法领众,以智教众,以法养众。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到了八十岁仍然孜孜不倦,带着弟子四处行化传教;临入涅槃之际,仍然不舍任何众生,接受一位一百余岁的外道须跋陀罗成为最后的弟子。
佛陀进入涅槃,虽然令弟子们悲痛不已,但是诚如佛陀的教言所说:“要佛陀永久住于世间,这是违背法性的自然规则。佛陀是宇宙真理的示现者,不能违背法性。”佛陀开示弟子说:“如果你们不能依照我的教言而行,即使我活了千万年,于汝何用?如果你们能依教奉行,亦如我永久住世。你们要坚定信仰,皈依法,依法而行,不皈依其他;你们要精进修学圣道,解脱烦恼,住心不乱,这才是我真正的弟子。”佛陀明示弟子不要伤心,因为天地万物有生就会有死,合会必然有别离,这是无常真理的定律。
佛陀一生四十九年的传教生涯里,应该得度的已经度化,未能得度的佛陀也为他们种下未来得度的因缘。佛陀虽然应身已经离开了人间,但是他的慈悲、智慧,他遗留的伟大教理,却能永传人间。
佛陀是我们人格最高的模范,是三界的导师、人天的师范,更是众生的救主!
声明:本文章、配图均来源网络,如有不当请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
爱出者爱返 福往者福来 随喜转载 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