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31日,农历七月二十九,地藏菩萨圣诞,祈愿众生悟道解脱,佛日增辉,正法久驻,世界和平,国泰民安!值此殊胜吉日,请多做善事、吃素念经、戒杀放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地藏菩萨,与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合称四大菩萨,在中国境内各有其应化道场。佛陀示寂后约1500年左右,新罗王子金乔觉远赴重洋,来到中国九华山修行,圆寂后肉身不腐,被认为是地藏菩萨化身,九华山也被视为地藏菩萨应化道场。
《地藏十轮经》云,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故名地藏。
地藏之“地”,具有七义:
一能生义,土地能生一切生物、植物,喻菩萨能生一切善法。
二能摄义,土地能摄一切生物,令安住自然界中;喻菩萨能摄取一切善法于大觉心中。
三能载义,土地能负载一切矿植动物,令其安住世界之中,喻菩萨能负载一切众生,由众苦交煎的此岸运载到清凉的彼岸。
四能藏义,土地能含藏一切矿植等物,喻菩萨能含藏一切妙法。
五能持义,土地能持一切万物令其生长,喻菩萨能总持一切妙善使其增长。
六能依义,土地为一切万物所依,喻菩萨能为一切众生所依。
七坚牢不动义,土地坚实不可移动,喻菩萨的菩提妙心,坚如金刚,不可破坏。
地藏之“藏”,具有秘密包容含育等义,指地藏菩萨处于甚深静虑中,能够含育化导一切众生、止于至善。世有秘密库藏,蕴藏金银财宝,则能济诸贫乏、利益人寰。比喻菩萨具有如来三德秘藏、无量妙法,则能救脱无数众生、咸登觉岸。
一切众生皆为累世父母,明了本心,方能真实孝亲报恩。“地藏”之“地”,也是一切众生之本然净心地,是一切众生之本觉。“佛”即是“觉”,我们通过学佛,了达本觉之后,当依本觉而修,戒恶修善,积累一切功德资粮,福慧圆满,才成为“究竟觉”。
中国佛教寺院中的地藏菩萨形象多为光头或是头戴毗卢冠,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一手持锡杖,一手持莲花,或是手持幡幢、宝珠等。
据《地藏菩萨仪轨》、《地藏菩萨十轮经》等记,由于地藏菩萨在“五浊恶世”(即劫浊、众生浊、命浊、烦恼浊、见浊)中济渡众生,为了让众生能深信因果,皈依三宝,所以显示出家僧人相。
地藏菩萨像还常有以一头形似狮子的怪兽为坐骑的,名号曰:“谛听”或“善听”。地藏殿的胁侍为金乔觉修道时曾资助过他的闵姓山主及其儿子,二人后来皆随金乔觉出家,九华山成了地藏道场后,他二人也被塑成了地藏菩萨的胁侍。
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载:地藏菩萨在过去无量劫前,曾是一婆罗门女,她的母亲不信三宝而行邪道,死后堕入地狱。
婆罗门女知道母亲的必然果报,于是变卖家产为母布施修福。她挂心母亲的处境,在极悲痛时,婆罗门女受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以声音指点,让她一心称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名号。
婆罗门女即至诚恭敬一心念佛,不久便以念佛力,在定境中来到地狱,向鬼王询问母亲状况。鬼王告知,因为她布施供养和念佛的功德,亡母和其他地狱罪人,已经脱离地狱苦而投生天道。婆罗门女便在佛像前立下誓愿,要度脱罪苦的众生。
又在过去无量劫前,地藏菩萨曾是名叫光目的孝女。光目女的母亲生前喜欢吃鱼子,造了极重的杀业。光目女知道母亲死后会堕落恶道,于是请阿罗汉入定观看,见母亲果然在地狱中受苦。
光目女一心念佛,以佛像诚敬供养。后来其母投生光目女家,为奴婢之子,出生未满三天便告知:自己蒙光目救度投生为下贱人,而在十三岁将短命而终并再受苦报,原因是杀害和毁骂二业。于是光目立誓救拔未来一切罪苦众生,而光目之母也终得舍离苦报。
又在过去久远劫前,地藏菩萨曾是大长者子。当时有佛名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长者子见到佛的相好庄严,心生恭敬,便请问佛因为作了怎样的行愿,而得这样的庄严相。佛回答说,得这样的庄严相,应当久远济度一切的受苦众生。于是长者子便立下大愿,要在今日到未来劫,度脱完一切受苦众生出离苦海,然后自己才成就佛果。
又在过去无量劫前,有佛名一切智成就如来,住世六万劫。这位佛出家前是一个小国国王,他和一个邻国国王为友,同行十善利益众生。为救度邻国的造恶众生,他们共同发愿。一王发愿早成佛道,后度化所有罪苦众生。一王发愿如果不先度完罪苦众生,让他们得安乐成就菩提,自己绝不成佛。发愿先成佛道的是一切智成就如来,发愿最后成佛的是地藏王菩萨。
据经典记载,地藏菩萨过去世中,曾经几度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更发广大誓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藏菩萨久远劫以来一直以其无尽智悲愿行化身千百亿,悲悯救拔一切罪苦如母众生,令脱轮回之苦、趋涅槃路、究竟圆满无上佛果。因此,地藏菩萨同时以“大孝”、“大愿”被世人广为弘传。
记载地藏菩萨事迹的《地藏菩萨本愿经》亦被称为“佛门孝经”,恭敬读诵、宣说讲述《地藏经》有无量功德,获福无涯。今日地藏菩萨圣诞,请多做善事、吃素念经、戒杀放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阅读:
声明:本文章、配图均来源网络,如有不当请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
爱出者爱返 福往者福来 随喜转载 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