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詹莲妹还能穿针引线
温州市永嘉县桥头镇溪心村的村民,提到詹莲妹老人时,都会为这 位百岁老人竖起大拇指。
作为全村最长寿的一位老人,家住永嘉县桥头镇的詹莲妹即将迎来百岁生日。在一些村民看来,拥有151名子孙后代的詹莲妹,到时的寿宴一定热闹非凡。可老人却做了一个决定,不摆寿宴,发动子女出资37万元为村里造一座桥。
这位名叫詹莲妹的老人,看起来一点不像100岁的人。
老人的次子叶彦清拿出一件衣服,指着密密麻麻紧挨着的针线眼说:“母亲有些耳背,不过,眼睛依然十分厉害。”衣服破了,或者穿着有些不舒服,她都亲自动手,拆拆补补。
面对将信将疑的记者,老人亲自表演了穿针动作,只见她一手稳稳地握线,一手拿针,三下两下就穿进来了。更让人啧啧称奇的是,老人几乎从未感冒发烧,身上也没有其他毛病。“我每天凌晨5点起床,午饭半小时后开始午睡,一口气睡到下午3点,晚饭后看会儿电视就睡觉。”老人说,她每天的作息时间几乎雷打不动,平时做得最多的动作是,用手指梳头以及伸伸懒腰。
据叶彦清透露,他有兄弟姐妹共7人,他们这一辈,很多已经是曾祖父母这一级别。
“凭自己的良心说话,凭自己的良心做事”,次子叶彦清说,这是老人经常挂在嘴边教育他们的话。老人一辈子没有上过学,却有着一套自己的教育理念,她对儿女从来不打不骂,教育他们不争不抢,她不求儿女出息,只求儿女能做善良的人。
叶彦清说,母亲的百岁生日很快就要来临,但母亲念叨最多的是,村里的桥什么时候建好。
“修路、造桥,历朝历代都是很好的一件事情。”老人说,摆寿宴,吃吃喝喝也就过去了,还不如把钱用来造桥有意义。
老人的建议,得到了子女的大力支持。记者在溪心村看到,一条溪流贯穿村庄而过,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施工,一座横跨两岸的大桥已经初现轮廓。
桥梁修建费37万元,悉数由老人的子女承担。为了感谢老人善举,村里将该桥的名字取为百岁桥。
老人的长子叶彦文告诉记者,他们已经支付第一笔建桥费用10万元,后续将根据工程进度,继续支付剩余费用。叶彦文已经80岁,他自身没有收入,资助母亲建桥的费用,主要来自自己子女赞助。据介绍,捐资建桥并不是老人热衷公益的第一次举措。在80岁、90岁的寿辰期,老人也曾向永嘉县桥头镇第五小学捐款,两次分别捐款5000余元,资助学校设施建设。
溪心村村支书黄大考告诉记者,以往,他们村里一度流行一个做法,老人做寿时,在挨家挨户分发糕点水果的同时,还要给其他老人分50元或100元的红包。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将原本用于做寿的钱拿出来做善事,但像詹莲妹这样,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的还是第一个。
地上有河港,划断南北东西,使行者望洋浩叹,一旦济之以桥梁,是犹绝处逢生,不舟而渡也。谓建桥者非大功勋事乎?岂止千万人往来乎?
修造桥梁,是渡人于川涧;布施作福,是渡人于贫穷;改恶修善,是渡人于患难;勤学好问,是渡人于愚痴;修行学道,是渡人于生死。内典称六波罗蜜,即所谓六度之意也。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下
声明:本文章、配图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随喜转载,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