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喜法师:体悟佛经典,在自己生命里实践

2016-02-04 08:56:00 发布: 人气:6

图片


佛陀说,如果一个阿罗汉不知道菩提心,说明他没有真正证得阿罗汉。


佛陀肯定“自未度而度人”者是菩萨发心。这个动机是好的,这个人是个好人,佛不抹杀这个好的心灵的状态。但实际上,佛陀跟阿难尊者这么说,同时又呵斥他,闻法多,没有起利用,没有好好地去实践,被邪魔所诱,所动。


图片


阿难尊者有祂特殊的任务,虽然到后来集结经典时才显现出来。但之前祂也被呵斥“蓄闻成过误”——因为听闻多,反而遮障不能去体验,反而成为一种过失。总在“闻”上,不去实践,这叫“数别人的宝解不了自己的贫”,也叫“数食不饱”——光讲食物的名字,肚子也不会饱。


图片


佛陀在很多经典很多场合里都讲到阿难尊者的这些,所以我们现在,特别是修小乘上,提倡大家要好好地下一点功夫,这样才会产生小乘的德。


小乘的德产生出来了,这个时候再学大乘,一学而入,大乘的威德力马上就展现出来。不是口头上所讲的,这个时候再瞻礼、忆念,真的是“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啊。此时就知道,这句话是真实不虚的。


今天,我心里面最不踏实的也就是这一点,“口欲言而词丧,心欲缘而虑亡”,要说“道”,却说不到祂。


图片


所以佛陀最后也说了,我讲一辈子没说过一个字,说自己没说过一个字,为什么?明白的就明白了,没明白的你“执指为月”枉施功。


所以佛法上要悟,看着我们师公的相,我越来越领悟到师父以前为什么讲一句普通的话,也要让你去悟。我现在越来越觉得是这样的啊,培养一个“悟性”很重要!


因为我们佛教所有的大乘经典,只要是大乘的就特别需要悟性。反而小乘的还好一点,小乘的佛讲得比较直截了当,让你去思维就行了;大乘经典要悟,讲求悟性,每一个经典祂都含摄了很多的意思在里面,需要你去悟,不是说我识字,我一读就明白这个经讲什么意思了。


所以我以前在师父身边,师父讲什么话我都觉得这句话你要去悟很久才会明白他的意思。师父这么慈悲,他是以这种方式让我开启智慧,懂得怎么读经典,其实你没有长养这样一个“悟性”的习惯的话,你是不会明白佛所讲的真实义是什么的。


图片


就像面对寻宝图一样,即便图在你面前,你还要猜的,里面的文字、诗句隐含什么意思?你要研究再研究,研究走什么线路,怎么走,才能找到这个宝。它在里面隐藏了很多信息,你要去悟,悟通了你才会有所发现。


然后你再到实地,找到这块石头,上面有个什么标记,然后你再悟,再悟。它那句话什么意思?然后再找这个标记下面的线索,又找到下一块石头了,有个标记,跟讲的一模一样,你会知道,你悟的没有错。否则如果你不去找,你不把他那个用于实际修行,你不去悟,你根本不知道这个的。


所以一个有灵性的人,他如果把佛的经典好好去悟,然后在自己生命里去实践,也会发现有印证,就明白了,一明白了就有个印证。


我们自己一心一意修的时候,读经典读到哪儿身心感受就到哪儿,身心感受就会跟上来。


阿弥陀佛!


图片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随喜转载,功德无量。

图片


相关文章
· 《佛说阿弥陀经》第二十三集 一代高僧 圆瑛大师
· 星云大师:我不是“呷教”的和尚
· 佛说阿弥陀经 第二十二集 舌头不化作证明
· 佛说阿弥陀经 第二十一集
· 传喜法师:“腊月二十三祭灶漫谈,俞净意公遇灶神”!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肯定自己的文化!
· 传喜法师:“水,主财主智慧!”怎样“供水喝水”可积功德?
· 《佛说阿弥陀经》 第二十集 大乘之行 知苦无怨
· 慧日龙云现瑞相 韦驮菩萨来显圣
· 律显密禅 法法一如
· 禅宗的一花五叶 各有特色风格的接引手段
· 传喜法师于上禅下道大和尚座下得虚公所传沩仰宗衣钵,并获赐虚公顶发圣物——暨禅宗沩仰宗虚公法脉传承及历代源流
· 微信公众平台
· 《佛说阿弥陀经》第十九集 心如大地不动转 菩提心发震魔宮
· 微信公众平台
· 弘忍大师传奇:前世拜师被拒 转世投胎修正果
· 三宝弟子要有底线 A Buddhist's bottom line
· 《佛说阿弥陀经》第十八集 听经闻法之八德 片花欣赏
· 媒体提问传喜法师“预测2016经济走向” 今日再读《佛家眼中的经济危机》
· 传喜法师香河县朝礼中国肉身菩萨周凤臣老人故居
· 《佛说阿弥陀经》第十七集 诸法实相 法法圆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