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喜法师《在利他中遇见自己》之 菩萨泪

2015-09-19 14:08:00 发布: 人气:5

图片

  导读:

  “暮春之初,惠风和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2015年4月26日,于书圣王羲之的故里——山东临沂鸿儒美术馆,举办“纪念弘一大师《在利他中遇见自己》的主题研讨会”,特邀宁波慧日禅寺住持传喜法师,弘一大师的饰演者、年逾八旬的表演艺术家游本昌老先生,著名佛教导演赵一澄先生,对话主持人刘铭罡先生。

  老中青三位嘉宾,分享其人生经验,提示年轻的学子和人们,如何运用佛家的智慧,面对天灾人祸,实现无我利他,把内心的佛性外化到日常生活、客观外境中,从思想、性格、人生格局上提升自信,驾驭生命,让人生变得更有价值有意义,从而完成生命的自我成长,最终实现自利利他、转凡成圣。

  那么,传喜法师对弘一大师的“前世”“今生”的人格魅力及其孜孜寻求家国命运,最终达至“花枝春满·天心月圆”最高生命境界的一生,有着怎样的解读?

  被追问“在路上”的传喜法师,又何以自称是“一报童还是端盘子的”?
  游老何以把一次小小的“无常”变成了一场生动的教育课?

  “利人不利己”,在善于冲在救灾一线的赵导看来又何以成了“下等”发心?……

  临沂大学师生、临沂市佛协、企事业单位及艺术界人士600余人与会,近3个小时的互动,高潮迭起,赢得共鸣。

  请大家共享这场“真善美”的精神盛宴!


图片


【菩萨泪】

  主持人:《菩萨泪》这首歌,是慧日寺的出家师父们共同创作的,由知客师善济师父作词、智坛师父演唱,目前网上的点击已过千万。刚才我们讲快乐,但是菩萨为什么还会落泪?我们来听一下。

  (现场播放《菩萨泪》)

  大家都觉得学佛的人善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们通常说的“善良”和佛教里讲的“慈悲”是不是一个概念?还是把这个专业的问题交给法师来解答。


  传喜法师:善良有时来自我们的一种本能吧。孟子说“人性本善”,有一次当他看到邻居家杀猪时,他体验到了猪的痛苦、挣扎,就很不解地问:妈妈,猪活得挺好,为什么要把它杀掉呢?孟母就趁此机会教育他:因为你要吃肉啊!这就启发了孟子内心的那种善良、恻隐之心,对众生不幸遭遇的那种同体感受。

  慈悲,是在生命善的本能上的一种理智、一种坚定的坚持。所以,慈悲是一种选择,慈悲跟善良之间有共性,但慈悲是理智的结果。我们如果没有理智地对自己提升,善良有时会很快泯灭,不在智慧指导下的善良,有时或许还会被人利用。

  而慈悲不会,慈悲是一种坚定、智慧的善良状态。比较标准的来说,慈是给予别人乐,悲是拔出别人的苦。佛教里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慈与乐的对象是不分的,就像孔夫子教学生,有教无类,这也是一种慈;对所有众生,关心他们的命运,这是一种悲。

  “慈”、“悲”,是一个智者、圣人的一种生命情怀,具有一种高度。假如“善良”是所有人共同具有的一种品质的话,而“慈悲”是只有智者、圣人才具有的一种特殊品质,祂来自于善良,是通过理智的规范、坚定的修炼,最后达至的一种生命的格局、高度与升华。

  阿弥陀佛!


图片


【学佛会提高你的颜值吗?


  主持人:好,感谢师父。现在到了最后提问环节,因时间有限,只能选几个主要问题。我浏览了下,其实很多问题,大家可以去网站、博客上搜到,师父以前都开示过。

  “学佛能让人变得漂亮吗?”这个问题是在座的年轻人比较关心的,学佛会提高你的颜值吗?会让你变成男神女神吗?

  大家看下,学的比较好的,颜值都是非常高的,其实这个问题根本不用讲了,可以抢答。


  传喜法师:刚才似乎绕了一大圈,答案没给出。那我很简单地告诉大家,学佛因为你的心灵改变了,心就会决定相貌,因为相由心生。

  妈妈生我以后的二十多年里,我都是单眼皮,但学佛之后现在变双眼皮了。我以前很郁闷很纠结的时候,找到了佛教,心开意解,发现我胸口这里长出了一颗红痣。当我宣传佛法、推广佛法,到处讲给别人听的时候,我喉咙这边又长出了一颗红痣。

  这是可以看得见的,这就说明了学佛真的可以有“改变”。我们学佛的人,肯定相貌会越来越美丽,而且学佛的人,肯定会像我们游老这样健康长寿。


图片


  主持人:我们还关心自己怎样能更有智慧,赚钱、工作等都要靠智慧来解决。那怎么去开发那些沉睡的脑细胞?有部电影叫《超体》,我看过您还写过一篇这样的文章吧?


  传喜法师:佛教里有非常简单直接的方法,为什么我们脑细胞处在休眠状态?就像手机,如果你开不了机是因为没电了。我们人,脑细胞在那里,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电启动它。为什么这个电量不足?因为我们有漏,把“电”给漏掉了。

  佛教讲“戒定慧”三无漏,先把“漏”给堵起来。一个人如果做坏事,害人害己,你生命的“福禄寿”肯定就耗失掉了,要把这个给“戒”住,“戒恶修善”,然后一个人有“定”力,方寸不乱,在定力中还能够超越境界。

  比如看电视,一打开看到的就是血腥恐怖,要看轻松的文艺节目,怎么办?你要转频道。同样,我们人生遇到苦难了,现在在痛苦当中,你要学会怎么转频道、怎么进行自我调节?

  我们人生最大的缺憾是有生老病死,你怎样在生命当中找到这个能超越生老病死的、不生不死的、永恒的频道,这就叫智慧。

  请问我们生命当中有没有不生不死的?有。

  如果找到了这个不生不死的,你会发现“生老病死”,那只是过程、只是风景、只是境界。这个学问就是儒释道的核心,这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现在我们说要实现“中国梦”,也就是要找到这个“核心”文化,乃至这个“核心文化”会成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中庸》开篇就说“天命之谓性”,我们叫“明心见性”之道。在“戒”、“定”的基础上,最后发“慧”,了解每个生命当中的佛性,佛性是不生不灭的。有了不生不灭的智慧高度,再来看一切事,就像我们赵导前面讲的“五个字”(——“那都不是事”),你就能够驾驭境界甚至超越。

  “戒定慧”三无漏学,在我们佛教里有非常详细的修习方法。

  阿弥陀佛!

(未完待续)


—— 佛教慧日编辑室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随喜转载,功德无量。

图片


相关文章
· 科学家证实佛门咒语有神奇的力量
· 做事时学会观照自心
· 母亲,我们一生的大恩人,一部看哭了上亿人的短片
· 传喜法师《在利他中遇见自己》之 心灵的阳光来自心量和格局
· 崇简习勤 得大智慧
· 供灯修法
· 善良无须考核 (强烈推荐)
· 虚云老和尚最后遗言
· 《在利他中遇见自己》之 传喜法师揭秘:为什么我在路上?
· 观想废墟修法
· 人人心中有个孙大圣——《大圣归来》观影开示(下)
· 微信公众平台
· 全球首播超清大型佛教动画《地藏菩萨本愿经》,见者得福!
· 农历七月三十,恭迎大愿地藏王菩萨圣诞
· 传喜法师宣讲《地藏经》选萃之 “地藏经”—— 开启善良之门
· 为什么我们见不到地藏王菩萨?
· 惊世揭秘:物质的本质并非物质而是能量,是我们的念头
· 佛教中国漫谈之四:道德的基石 正义的源泉
· 管住自己的念头
· 如何做到无欲无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