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识成智】
孔夫子带学生们来到川上,看到河水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个不舍昼夜的,指的是我们五蕴里面的行阴,我们头脑里的念头,也像河水一样,各种各样的念头从不间断。第六意识,只是流的这个形态,这个形态的根,就是第七意识。
第七意识就像这个流一样的,了生脱死就是要斩断这个流,阿罗汉他有这个功夫,他不仅能斩断内在的流,甚至可以让外在的流停下来,甚至还可以让水倒着流。说明他能控制内在的意识,内在的我执停止了。
每天早课我们第一句就是念:妙湛总持不动尊。那是我们的皈依处,是佛的本身,佛的真身。我们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我们的佛的如来藏,在我们身上就变成了阿赖耶识,变成了无明。
佛的生命不息的报身,在我们不觉悟的凡夫身上,就变成了末那识,我执。那佛的报身下面所变化出来的成所作智,所有一切功德事业,在我们凡夫身上就变成了第六意识,一会儿是方的,一会儿是圆的,一会儿是不规则的,我们造就种种迷惑的业。所以我们佛弟子修行就要把它转过来。这所有的转过来就是因为有佛在,有佛在引导着我们,佛法没有断绝,有善知识在,所以我们可以完成这项工作。
前面的这些,眼、耳、鼻、舌、身、意,第六识,末那识,阿赖耶识,最关键的就是,在未转之前,我们的眼、耳、鼻、舌、身要守戒,要戒住它。
所以在三个忍里面,第一个叫生忍,强迫地我要忍住,我要持这个戒。到我们开悟了之后,那就是来自于自性的,法尔如是的戒,自然不会做坏事,那就叫无生法忍。但是我们现在是靠生忍,把它忍住了,然后第六意识知道,去识别,第六意识就像这个水形成各种形状一样,这是第六意识。
第七意识呢?就像这个水流一样不断的,就要找到它。
那第八呢?不是靠思维也不是靠推理的,这个就靠徒弟和师父心心相印之后顿悟的。第八识,阿赖耶识是顿悟的。第六意识是渐修的。悟到第七意识是要靠师父传窍门的,不传窍门,这个第七意识,是看不见的。第八意识是顿悟的,是不假方便,不可思议,属于顿超的。
一旦我们能够明白第八意识了,把它转成如来藏了,那我们就进入稳操胜券的修行过程了,自己自觉地就会安住在第七意识如瀑流的报身的状态里,就会自然地把第六意识和前面眼、耳、鼻、舌、身转化成为菩萨的行为、事业。
生命虽然看上去还是这样子,但是它进入了崭新的,已经成圣的状态了,转凡成圣了。佛陀一生讲的法就是讲这些,我们大家好好的去悟,去修。
——摘自《钵水明镜》传喜法师开示录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随喜转载,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