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源—传喜法师同济大学讲座(五)•道若迷失 德必不侣

2015-06-18 08:47:00 发布: 人气:21

图片
  回望华夏几千年历史,文化若亡,国将不国。一旦迷失了华夏文明的源头,道就不复存在。道若迷失,德必不侣。对于一个国家或者民族而言,所谓的道德滑坡或者道德危机,是非常悲哀的事情。
——传喜法师同济大学讲座2015年6月1日

图片  现代科技不但不能诠释古老文明,就是直面当代一些物理现象,也无法给出圆满答案。我国现有的肉身菩萨,大多在名山古刹。九华山现有两尊肉身,一者是金乔觉,一者是无暇禅师。其中,韩国太子金乔觉在唐朝时来到中国求学,之后留在九华山出家修行,并圆寂于此。祂是九华山最早的金刚不坏身,被尊为地藏菩萨化身。在著名的千年古刹南华寺,保存着六祖慧能大师的肉身。文革的时候,红卫兵们把祂的肉身抬到街上批判,说这是骗人的,怎么可能存在肉身?南华寺还有两尊肉身菩萨,一尊是明朝的憨山大师,一尊是无尽藏比丘尼。不仅出家人有肉身遗世,就是在家人也有肉身不腐的实例。1992年,河北省香河县有位老人,辞世的时候已经88岁,没有经过任何防腐处理,二十余载过去了,老人的遗体至今不腐。人们称这位常年食素的老人为香河老人,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过她。一个人死了之后为什么会不腐烂?已知的科学体系无法给出解释。甚至,有的出家人一打坐,身体就悬浮起来了。物理科学家准备了各种仪器进行测量,最后得出结论——如果这个现象,科学能够给出答案的话,现在的物理学体系将全部是垃圾。

  正是带着这种思考,以一个继承者的角度,而不是批判者的角度,我们来探索华夏文明之源。回望华夏几千年历史,文化若亡,国将不国。一旦迷失了华夏文明的源头,道就不复存在。道若迷失,德必不侣。对于一个国家或者民族而言,所谓的道德滑坡或者道德危机,是非常悲哀的事情。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所以,习主席提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人民日报如是评述: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贫弱落后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空虚。失去了理想信仰,内心没有约束,行为没有顾忌,再多的外部要求,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丢失了主导价值,没有了明确准则,冲破了道德底线,再丰裕的物质生活,也难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中国的文化叫文以载道——迤逦跌宕的诗词歌赋,瑰丽悠远的文学艺术,寓道于中的衣食住行……多少凝结着古人精神生活果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曾经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华夏文明蕴涵着全世界人类文明中,最古老的精粹和智慧。重拾华夏文明的古老智慧,不仅对中国和中华民族有益,对全世界的未来发展也大有裨益。
图片

  今天是卫赛节,适逢佛陀出生日,每年联合国都会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公开地说:我妈妈是佛教徒,我就是在佛教的氛围中长大的。他在发言中多次强调佛教的重要性:“我们所有的人都要学习佛陀的大悲精神,祂的永恒教言可以帮助我们驾驭许多当今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我们所有人,指的是地球所承载的七十多亿人。

  佛教讲修行,学佛又名求解脱。为什么要解脱,谁束缚了我们?我们的愚痴,我们有限的甚至是错误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束缚了我们自己。生命不过短短几十年,必须要找到其终极的意义。许多人读书学习,只是为了掌握生产力的各种运用技能,但是请不要忘记——作为生产力的主体,如果你迷失掉自我,就会沦为生产力的一部分,甚至沦为物质的奴隶,这是很恐怖的。今天又是六一儿童节!就算年龄再长,哪怕活了八百岁,在华夏文明的古老智慧面前,我们真的就像幼儿园里的孩童,垂髫稚子罢了。


文字编辑 妙丽 图片 网站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随喜转载,功德无量。

图片


相关文章
· 教我如何说
· 中国演艺界突现一位神医!
· 【精美图文】诗僧寒山与拾得: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的化身
· 有了信心和智慧,才能坚定地走自己想走的路
· 华夏之源—传喜法师同济大学讲座(四)•理想国
· 一位京城乞丐的禅境慧语
· 以觉悟心念佛
· 动画片《六祖的一生》
· 依善知识念佛
· 考拉妈妈接受手术 小考拉紧紧抱住母亲不肯离开
· 念佛真实义
· 做大智若愚的修行人
· 华夏之源—传喜法师同济大学讲座(二)•超越时空的生存智慧
· 天哪!一根管子竟能种出全家人吃的菜~
· 以念佛心入佛境界,是为妙法
· 老祖宗教你怎么看人
· 往生之后才是真的生
· 华夏之源-传喜法师同济大学讲座之“闻慧入大道
· 老祖宗传下来的混社会大全,句句经典!
· 了解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