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修行,那生死轮回就是我们的规律;如果你修行了,就打破了生死轮回的规律,了生脱死,就突破了生死轮回的常态。
五台山邓隐峰禅师最初在马祖道一禅师门下,参学多年,未能见道。后又参访南岳石头希迁禅师,每到一个地方都参究、参究,那种参究的细腻,只要有疑问,想不通,踏破铁鞋苦苦参究,绵绵密密在用功,就这样游走在善知识之间,几十年这样子用功下来,最后他得利悟道了,他的功夫是已经把佛法的智慧深入他的生命,与生命合一了。
(如唐元和年间,禅师来五台山的时候,途中遇上官军同叛军吴元济交锋,未决胜负。邓隐峰禅师见双方互相残杀,顿生怜悯,说道:“吾当去解其患。”说完,便将锡杖掷向空中,然后飞身而过。两军将士仰头观看,发现眼前的这一幕与前天晚上所梦见的预兆一般无二,于是斗心顿息,各自回营。禅师在公开的场合既显神异,担心被人理解为有惑众之嫌,于佛法不利,来到五台山之后,即决定在金刚窟前示灭。)禅师的神通不是自然的,能决定自己在什么地方死,以什么方式死,这样的生死大自在,来去自如也不是自然的,也不是什么前世修的感的, 这个都不是偶然的,看他在修行上的用功就知道。你说“这个人幸运儿,这个人幸运,这个人太侥幸了”。这不是什么侥幸啊,也不是说这个人命真好啊,真走运啊,走大运了呀,不是这样的,这是努力的结果。了生脱死一定是努力修行的结果。
所以经典才说因地如果不真,果地就会迂曲。因如果真的话,果一定是相应的,如影随形。大家平时也是提起正念来,保持对法的敬重,要有一种感恩。一个修行人的自信,是当他证得了真如理体的时候,当他自己如金刚磐石的时候,他就有这个等持之力,往那一坐的定力,能使人与非人,情与非情,同证金刚体性,这也是修行的功德力。
——传喜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