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懵懵懂懂地来到这世间,后天建立了很多概念,但是这些概念先入为主,成为我们的一种认知习惯或者是基础的时候,佛法就会很陌生。所以就像念佛,我们要每天一遍遍重复,这是法的一种熏习。
佛法是佛的智慧建立起来的,作为生命的正确答案,要在我们的生命里建立起来,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一上来就讲那些比较甚深的,或者非常多的佛教专有名词,一般性我们听不懂。所以通过这些短片,我们慢慢地去建立概念,然后置换、过渡到佛的经典、祖师的论著,那些比较专业的名词就可以解释、理解了。
我们学习、听法,人太疲倦了也是不行。但是像现在天台宗圆教的部分,纵使你不累也不理解的,那为什么要学呢?八识田的种子可以先下,以后慢慢地去理解。在娑婆世界不理解,到极乐世界也可以慢慢理解,因为到了极乐世界还是会学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三十七道品,也是有所谓藏通别圆的这些内涵。
这两天陆续发了古源尊者讲的《阿毗达摩》,有师父跟我说,看不懂。但是几天看下来,我觉得你应该看懂了。因为对一个事物的认知,光一个面有时候是不行的。
比如说我要请工匠塑师父的形象,你光拿这张照片对他来说是很头疼的,这张照片对他来说是个平面的,而且只是正面这一个面。你给他侧面、后面、前面,多角度地,在他的心里才会呈现出更立体的形象,他的作品才能够呈现出来。
我们修行也是这样的,你不能指望一下子听到“涅槃”两个字就知道涅槃是什么了。要用戒定慧无漏的这些资粮,从多角度去认知,角度越多,认知得越细腻。
一句阿弥陀佛佛号,你念得越多,闻思修得越多,这句佛号就越来越明晰。你不能指望这个投影投一束光就把整个画面都完成,不可能的。做一根毛笔、做一张纸、织一块布都那么多工序,你怎么可能指望证个罗汉果,就真有个果子“扑通”掉下来?
我们学《天台宗纲要》,读这个文字特别像绕口令,我们佛弟子,怎么去参悟呢?所以我就劝别人,世间的话,说一遍就听懂了,听懂了又咋样,它有意义吗?佛经念了二十遍、一百遍也不懂,但这个不懂的对你才有意义啊。
你说,不懂为什么还有意义?你虽然不懂,但是它是真理,它没有骗你,值得你用生命慢慢去理解它、参悟它。我们皈依三宝,这个法宝的对境,就会承载着我们的生命,让我们法身慧命成长。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世间的善恶法也是这样,为善之人,福虽未至,但是恶已远离了;为恶之人,祸虽未至,但是他的福已经远离了。我们精进用功地学习佛法,就是不懂,还是坚持着学、虔诚地学。虽然我们还没有开智慧,但是实际上我们愚昧的业力已经像冰封的大地开始融化了,智慧的甘露雨就快降下来了,乃至在这个当下也是润物细无声的。
我们人都是比较麻木的,你不要说智慧层面的看不见摸不到,就是修善好了,自己持戒修的功德,可能连自己都不知道。
有个人持了十年戒,还老是疑惑,这有什么意义吗?有一天一个人跟他说,“那你把十年持戒的功德卖给我好了。”他想,空头支票,结果就卖了。当天晚上就做噩梦,阎王爷跟他说,“你就是以十年持戒的功德,所以还活在这世间。”他第二天赶紧跟对方说不卖了。
所以我们修行,你首先要相信,然后按照方法去实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聚沙成塔!塔是很庞大的,但是我们建寺院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到,一面墙、一根柱子就是由一根一根钢筋这么构建出来的。要扭转自己是很不容易的,要常常地听经闻法,不要脱离团队。这样大家往前走,哪一天你真的能信了,真的感受到了,那恭喜你,你已经修成了。
——三参法师于五台山古文殊寺开示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