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凉剧场|师欲游五台
佛门公案是不会被时间锈蚀的,对于有善根、有心参究它的人来说,它智慧的火焰为我们人类文明之灯续燃着。佛经、公案,都是过去诸佛菩萨、祖师大德的修行精华、得力处,来启迪我们智慧的。
寒山大师他老人家是文殊菩萨化身,丰干禅师是阿弥陀佛化身,要这样子酬唱,去启迪我们的智慧。丰干禅师千里跋涉,朝五台礼文殊,这是我们作为世间的希圣希贤修行的一种因地。寒山大师原地不动就可以礼文殊,这是作为智慧的果地,是真理世界的一种证明。
<<<<
寒山大士和丰干禅师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启迪我们众生,这就等于是文殊菩萨跟阿弥陀佛之间的一对一答。在天台山,丰干禅师问,你们二位谁愿意跟我去呀?跟我去就是我同流,不跟我去,就不是同流。寒山大士问他:“你去干什么?”他说:“我去礼拜文殊菩萨去。”他说:“那我不是你同流。”
你认为去五台山才能顶礼文殊菩萨,寒山大士说我不是你同流,为什么?因为既然你想礼拜文殊菩萨,不需要到哪里去的。文殊菩萨本来无处不在,当你觉悟了,一切皆是文殊菩萨的智慧;当你没觉悟,一切都是你分别执着的无明。
<<<<
当丰干禅师翻山越岭,来到五台山,遇到那位老人,问:“莫是文殊么?”老人说:“岂有二文殊?”这个回答非常妙,天台的寒山大士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你如果当面都不识,你到哪儿去找文殊菩萨呀;你自性里就有文殊菩萨的智慧,你如果都不识,到哪儿去找文殊菩萨?
如果当面错过,你找不到;如果不识自本心,你也找不到。这个不能离开自己的本性智慧去见,要见到,在天台山也可以见到,不是说一定要跑到五台山。
“同”和“不同”,“二”和“不二”,实际上讲的是一个问题,丰干禅师跟寒山大士的对答,跟老人在五台山这个场景下的回答讲的是同一个问题。文殊菩萨不是一个个体的生命现象,祂是一个总集的智慧现象,祂不是对立的、不是二元的。
-END-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