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思修的定义
闻是先从佛菩萨的经论里,了解到这个世界的本质是苦难,苦难的根源就是苦谛和集谛,以及摆脱这种苦难后的境界,及摆脱的方法,也就是灭谛和道谛;思是把听闻到的法义消化吸收,用它来提升自己的思想层次,成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修则是用这些闻思到的法义,来替换掉自己旧有的习气,并最终使自己的心相续(或者说思想),和圣者们完全一致,达到彻底根除无明的目的。
闻思修的误区
在闻思修的过程中,佛弟子要避免五个误区。
1、不认真听闻。有的人听闻佛法,在听的时候左耳进、右耳出,不专注于所听闻的法义。如果对法义不具备恭敬心和信心,就得不到传承的加持。反而缘正法而造下严重的恶业,而堕落恶趣。如果对法义具有恭敬心和信心,则必然会认真听闻,并把听到的法义牢牢地记在心中。
2、只听闻不思维。仅仅在进行听闻,听了很多法,念了很多经,背了很多书,却没有去认真理解其中的法义。大家要明白,一直只是在口头上念叨“苦苦”、“坏苦”、“行苦”、“空性”、“光明”,而不去动脑筋如理思维,是不可能理解这些法义的。如果没有经过如理的、扎实的思考,即使获得了闻慧,这个闻慧除了能帮助认识烦恼之外,还不能起到对治烦恼的作用。同时,在思维时必须突破自己旧有的思路和观点。倘若以自己狭隘、偏执的观念来修改佛菩萨纯净的见解,这就落入到了秽器的过失中了。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尽可能地站在佛菩萨的高度上,如实地还原出佛菩萨讲说经论时的心态。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与经论相应,这是获得经论真正意义的一条捷径。
3、在闻思佛法时不联系实际。佛法的闻思必须和实际联系起来。佛陀讲授的一切法门,都是为了消除众生人法二执,以及由此产生的烦恼、所知二障。因此讲的不是别人的事情,就是自己身心相续中的问题。如果没有和自己的身心相续联系起来,没有和现实中的自己进行对应,这样的闻思就变成空谈了,没有效果,浪费了获得法义加持的机会。
4、只闻思不修行。修行是获得佛法中的证法的唯一途径,也是闻思的目的所在。已经通过闻思理解并结合自相续进行体验了,也形成了稳定的见解,但没有经过串习,没有用它来对治旧有的烦恼,替换旧有的习气,这是将快到手的如意宝放在了一边,更加是一种浪费了。
5、只想修行,不想闻思。正是因为大部分人无法直接产生修行的功德,也就是说修不起来,所以才需要进行闻思。修不起来的原因,是不知道修行所需要的见解和方法。通过闻思来知道正确的见解和方法后,就为修行消除了违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不需要经过如法到量的闻思,而直接趋入修行,这对于像普贤wang如来等少数善根深厚者来说,是可行的。但是对于眼光还只局限于世间的一点得失的大部分人来说,则完全是一种缘木求鱼的行为了。忙碌半天,不但没有结果,最后连对解脱的信心都有可能会被消磨掉。
小结
总之,佛法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修心的方法,修心是通过闻思修三个步骤来实现的,其中修是核心,闻思是修行的前提,三者都不可缺少。如理的闻思,必须充分理解法义,尽力体会出佛菩萨的原意,并和现实进行一一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