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鬼道,六道轮回之一。据大乘义章卷八末载,所谓饿鬼者,常饥虚,故谓之饿;恐怯多畏,故谓之鬼。此鬼类羸弱丑恶,见者皆生畏惧,穷年卒岁不遇饮食,或居海底,或近山林,乐少苦多而寿长劫远。以昔时贪嫉,欺诳于人,由此因缘,故堕饿鬼道。
饿鬼的痛苦比地狱略少,但比畜牲道大。如果以智力来比较,饿鬼的智力比畜牲为高。
饿鬼道的众生是胎生的,而且每胎便会生下几百个鬼子。生于饿鬼道中的因缘,除了共通的不善业外,亦特别与不肯施舍助人、偷盗或见难不救之业因有关。这一道中的众生寿量不定,有的饿鬼寿命可长达数万人间年,长期受着因不善业力而感召之痛苦果报。
日本国宝平安时代规格:
26.8厘米×538.4厘米
本画卷描绘的是“六道”中的饿鬼世界场景(六道指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等六个轮回的世界,而描绘六道世界的绘画被称为六道绘)。本画卷可能与《地狱草纸》及《辟邪绘》等一样,本来都是属于后白河法皇(退位后的天皇若入佛门则称法皇)所创建的莲华王院(三十三间堂)宝库中所收的那批“六道绘”。
平安时代末期日本盛行六道轮回思想,生前犯下罪业的人死后会在地狱道、饿鬼道等六道徘徊。而沦为饿鬼者会苦于饥饿口渴,形骸消瘦却腹部鼓起,取食尸体或粪尿,受到非常痛苦的折磨。出于当时人们对六道轮回关注的需要,本画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所产生。
画卷中以明快的线条赤裸裸地描绘出,堕入饿鬼道的饿鬼令人厌恶的容貌及姿态。以及佛菩萨如何救济饿鬼的场景。
这里描绘的是关于救济食水饿鬼的故事。《正法念处经·饿鬼品》中所描述的三十六种饿鬼中的第八种饿鬼——食水鬼(婆利兰)。形如焦木,常受饥渴,只能饮渡河人足下遗落之余水活命。图中有一饿鬼正伏身吸舔刚渡过河的人走过的脚印中的余水。图上部有饿鬼欲自己取水,正在被守水鬼以杖挝追打。
生前卖酒,掺水以骗人,不修福德,而得此报。报尽生人,亦贫穷困厄,生在干旱之地,常受渴乏。
这幅画中描绘的是在盂兰盆节时寺院门前热闹的景象;人们向佛塔供水,饿鬼们也得以喝水的情景。
说明通过后世人们的供养,堕入饿鬼道的饿鬼也能得到救济。
这里描绘的是根据《盂兰盆经》所记载的场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即以左手障钵,右手搏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
“目连大叫,悲号涕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此画描绘释迦牟尼佛正在为弟子目犍连尊者指点救济母亲出饿鬼道的方法。这就是《盂兰盆会》的由来。
此画根据《盂兰盆经》的记载,描绘了释迦佛的弟子目犍连尊者为了拯救堕入饿鬼道的母亲,通过释迦牟尼佛指点的救济方法而救出母亲的故事:在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
此画描绘的是苦于无法喝水的饿鬼,因为佛的慈悲,方能脱离饿鬼的身形而得以喝水,并且往生佛土的故事。
佛陀正在为受苦的饿鬼众生讲法。
得到佛陀的慈悲加持后,原不能饮水的饿鬼们能够饮水,并往生佛土,得以脱离苦海。
此画是依据《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内容所绘:
佛在迦毗罗城中,为诸菩萨、比丘说法。那时辰,阿难尊者茕居静处,修习禅定。
当晚三更事后,阿难尊者突然看见一个枯瘦丑陋、口中喷火烧、咽细如针、头发蓬乱的饿鬼,名叫“焰口”,来到阿难尊者跟前。
阿难尊者看到这焰口饿鬼时很害怕。焰口饿鬼对阿难尊者说:“三天之后,你行将命终,投胎饿鬼道中,就像我这个样子!”
阿难尊者听了之后,起大恐慌,急忙问道:“如果我死后,会堕入饿鬼道中受苦,可有什么要领,能令我免受此苦吗?”
焰口饿鬼说:有!你如果能在明天,布施百千万亿如恒河沙数的饿鬼,及百千婆罗门仙等,并用摩伽陀国民众所用的斛器,各施一斛之食,且为我供养三宝,你就能免除堕入饿鬼道之苦,增长寿命福德,也能令我离开恶道之苦,往生天上。”
阿难尊者听完,立即去请教佛陀,五体投地顶礼佛足,浑身战栗着祈佛救度,将所见闻陈白于佛。佛告阿难尊者:“你别担忧害怕,阿难。我这里有个方便法,能使你在一食顷之间,就能够布施百千恒河沙数恁地多的饿鬼、神仙等饮食。”
于是,佛陀便为阿难尊者宣说《无量威德自在光明殊胜妙力陀罗尼》,也就是佛门课诵本中普传的《变食真言》。
佛告诉阿难尊者说:“如果有持诵此咒者,即能餍足无量百千恒河沙数饿鬼及婆罗旧俗门上贴的神像仙等上妙饮食,并令他们一一众等,皆得摩伽陀国所用之斛七七斛食。”
接下来,佛陀为阿难尊者介绍变食真言的传授继承来历,“阿难,我于前世作婆罗门时,在观音菩萨及世间自在威德如来处,受持这真言,故能布施无量饿鬼及诸神仙种种饮食,令诸饿鬼解脱魔难之身,往生天上。阿难,你今日能受持这真言,福德寿命,皆得增长。”于是,佛陀就为阿难尊者说了变食神咒。
同时,世尊并宣说称诵四大如来名号之法门,即称诵:
南无多宝如来——(由称多宝如来名号加持故,能破一切诸鬼多生已来所造悭吝恶业,即得福德圆满)
(多宝如来)
南无妙色身如来——(由称妙色身如来名号加持故,能破诸鬼丑陋恶形,使饿鬼外形不再丑陋可骇,即得色相具足)
(妙色身如来)
南无广博身如来——(由称广博身如来名号加持故,能令诸鬼咽喉宽大,所施之食恣意充饱)
(广博身如来)
南无离怖畏如来——(由称离怖畏如来名号加持故,能令诸鬼一切恐怖,悉皆除灭离饿鬼趣)
(离怖畏如来)
修此法时,于一切时,取一净瓶,盛以净水,置少饭及诸饼食等,右手持按瓶,诵陀罗尼七遍。
此画描述的是,阿难尊者得到佛陀的开示后,在传授僧人们救济饿鬼的方法,开始施舍饿鬼。
饿鬼们竞相赶来,使百千恒河沙的饿鬼得以饱食,这即是佛教中“放焰口”法事的由来。
放焰口:根据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而举行的施食饿鬼之法事。该法会以饿鬼道众生为主要施食对象。施放焰口,则饿鬼皆得超度。亦为对死者追荐的佛事之一。
为何称作饿鬼?
《正法念处经》:“一切饿鬼皆为悭贪嫉妒因缘,生于彼处。”
“有说,饥渴增故名鬼,由彼积集感饥渴业,径百千岁不闻水名,岂能得见,况复得触。或有腹大如山,咽如针孔,虽遇饮食,而不能受。”(《大毘婆沙论》卷百七十二)
《名义集》二:“婆沙云,鬼者畏也,谓虚怯多畏,又威也,能令他畏其威也。又希求为鬼,谓彼饿鬼。恒从他人希求饮食,以活性命。”
《文句》四下:“鬼者,胡言阇梨多(阇闭之写误),秦言祖父。众生最初生彼道,故名祖父,后生者亦名祖父。又悭贪堕此趣,此趣多饥渴,故名饿鬼。亦被诸天驱使,亦希望饮食,故名饿鬼。”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随喜转载,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