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中原——随缘不变 不变随缘 ——传喜法师河南省记者座谈会(十四)

2015-01-11 19:00: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河南不仅孕育了中华文明,也是佛教东兴在我国的第一站。我们相聚在黄河之滨,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这么多的媒体人,加上我这个出家人,坐在一起来畅谈我们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经过人类几千年检验并认可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何继承和发扬,我想这是在座每个人的一种神圣的历史责任感,也反映了当今时代的一种声音。


——传喜法师 2014年10月11日
图片  记 者:法师您好!请问师父平常是怎样修行的?能不能跟我们大家介绍一下?

  传喜法师:在修行方面,佛教着重强调我们的心,也就是心灵的状态。永明延寿大师有一句话:“入定则一尘不染,出定则万善并行”。当我们归入自己心性的时候,一尘不染。我们每个人的心,方的,圆的,还是扁的?它到底是什么形状?“说似一物即不中”。所以,唐朝时期的寒山大师曾经留下一句偈:“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当我们回光返照的时候,心不落于相,心无所住而生其心,心不为物所累,心如止水!上善若水!随方就圆!修行就要“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不管遇到何样的人,何样的事,我们心灵的光明状态不变,智慧的状态不变,这叫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在入定时,用我们清净和光明的心去映现万物,就像明镜照彻万物一般,这是学佛的真正受用。在出定时,面对人事之时,要“万善并行”。什么是善?利人利己就是善,这个利不是短视的,是一种究竟的和长远的利,哪怕是世间的。
图片  佛教有句话:“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 尽管有时候看起来很通俗的方法,实际上却是一种慈悲的展现,因为我们的目标最终是引导有缘的如母众生驱入菩提大道。这种方法是引领众生趋入菩提大道的一种方便,有其内在的动机。比如说我们今天的座谈会,当下我们的心态祥和,我们保持着灵明的智慧,这是不是一种好的生命状态?这种纯净、祥和向上的能量场是不是社会财富?用我们的笔记录下来,用我们的报纸电视传播出去,这是不是传播正能量?我们在这里造善业,这就是人生之有所为!当然,人要有所为,还要有所不为,这才是戒恶修善。

  善虽难,当为;恶虽易,当不为。每个人都应当具足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智慧,这也是我个人保持的一种状态。甚至我们要求自己,不仅醒着的时候如此,睡梦的时候也要如此,保持着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状态。当我们的生命越来越成熟后,这种成熟的生命就会超越肉体的生老病死,直至“了生脱死”。“了生脱死”就是不被业力所转,反而成为业力的主人,能够驾驭业力而得自在,故而称为“观自在”。于一切业力中驾驭它而得自在,超越生死苦海,这是我们修行人要自问的,我能够这么做吗?我正在这么做吗?我能以此来引导大家这样做吗?这就是我们的修行。阿弥陀佛!

图片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随喜转载,功德无量。

图片



相关文章
· 我们的生命做津梁——传喜法师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立体因果观——传喜法师
· 佛陀智慧的伟大——传喜法师
· 当愿众生 谦卑我心——传喜法师
· 2015年1月7日 慧日重辉煜群迷 弥陀圣诞蒙山会
· 2015年1月7日 永明无量慈护生 慧日朗照悲有情
· 让您富过五代的智慧—《朱子治家格言》(附南怀瑾简释)
· 梦参长老:如何诵经效果更好
· 传递心声的歌曲感恩篇——彩虹甘露
· 阿弥陀佛在心中——传喜法师
· 对一个瑞典孩子坚持原则的鼓励和奖赏
· 时间虽短,却很感人…孝敬父母,从现在开始!
· 马来西亚第二大富豪的独子出家:81亿美元留不住儿子出家的心!
· 累世亲恩有谁知 学佛始报父母恩 ——传喜法师
· 鸠摩罗什大师的故事—— 恒久的加持 ——传喜法师
· 英文时分:《永恒的甘露》--《妙法莲华经—普门品》讲记(五) 传喜法师宣讲
· 你心里装着什么,你就会与什么结缘
· 绝色美女裹布诞生 拒绝求婚出家证果
· 布袋的提起与放下 ——传喜法师
· 修大乘法 发菩提心 魔宫震动 ——传喜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