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秋乏夏打盹,教你怎么解

2021-04-24 00:01: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有人问关于坐睡的问题,单从禅宗角度上,要求坐禅质量来说不提倡坐睡,因为会把坐禅这个很甚深的修行变成睡眠。


另外一种说法是为了培养建立好的睡觉习惯提倡坐睡,因为坐着睡脉不往两边倒。乃至睡着的时候自己看着内在气的流动,他能觉察到这个,所以也叫“睡觉(jué)”。



图片


我们要辩证的看这个问题,年纪大的人一坐就睡觉这不太好,但年轻人如果建立一个不倒单的习惯,对改善气血的运行还是有好处的。


我师父他老人家一辈子大多数时间都是不倒单的,桂仑老法师、佛教很多老修行也是一辈子不倒单的。禅宗祖师里阿难尊者证罗汉果的一个缘分,就是他心在用功,但身体已经疲劳之极,刚要躺下休息的时候,头还没沾到枕头就证阿罗汉果了。





图片
图片

闻健自修,分分己得


古代的修行人强调肋不沾席,实际上就是关系到气脉的问题。虽然佛教在很高的见解中是讲中脉的,但是在人天乘,特别修小乘的时候还是强调气脉运行自我的一种转化。四大调顺更容易空四大,四大不调之后四大就会凸显出来,越发的不好控。所以修行叫“闻健自修,分分己得。”健康的时候更容易做到无我,坐睡对于年轻人来说可以尝试,有了初步的基本功之后,身体、气脉越来越好,也就是俗话讲的“精气神”会越来越好。


相比气脉,佛教更着重于破执着,提升觉照、观照力。现在春天来了,阳气越来越提升,我们去调整内心,做到内心无染,没有贪嗔痴这些负能量,心清净了之后,自然而然就会入定。





图片

■  

一个人的念头如果是在觉照力上,清心寡欲的话,大脑的脑垂体是比较平稳的,脑垂体的分泌也是比较中性的。也就是说一个人修行的觉照越来越强大了之后,他能够去体察幽微,能够从根本上掌握这个开关。


佛教里讲怎么入定呢?有一个前提是“心如石壁,内心无喘”,定就会现前,寂然大定。特别像文殊菩萨修的是“首楞严大定”,“首楞严定”已经不再建构在精气神的基础上了,它不是肉体上的。


《楞严经》第一卷就讲这个,为什么阿难尊者七处征心,听起来阿难尊者句句讲的都有道理,为什么佛陀不认可呢?实际上就是为了显发真心。《金刚经》里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接着第二卷讲到四大的性空,“真水性空,真空性水”,实际上每一大在究竟上都是趋于性空的。也就是说四大的任何一个表现都是投影。它的投影源是什么?探究到最后都是现而无有自性的。穷其根源的话,就是看到一切法的本质了,就不住相了,不“住色生心”了。地水火风空,当你追求它的本质的时候就是水大性空、火大性空、地大性空、风大性空。也就是文殊菩萨化现的贫女所开示的:“持心如大地,亦如水火风”。



图片

古文殊寺简介

古文殊寺佛像随喜

古文殊寺原创短片合集

文殊菩萨智慧灯共修活动通启

一个具足福报、因缘、智慧的人才能看到的世界

铺就轮回轨道的作者,没有他人,唯有自己

【福城风又起】当以菩提心为中脉的时候...

【福城风又起】僧团——众生解脱的力量

你快乐,所以我们快乐

听寒山诗 | 他的诗里,藏着我们对治灾难的解药

你是否明明在水里,却一直在寻找海洋?——慧看电影之《心灵奇旅》

扫码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深心信解,普贤行愿力
· 这在三宝的功德海中是可以相应的,也是可以产生修法的功德的
· 悟公上人:福德智慧两足尊的境界来自一切恭敬不分别
· 【中英双语】慧日法语甄选 | 宇宙间的因果
· 甘露醍醐 | 语言像行为一样,也会引发恶业
· 梦参老和尚:读完了经,为什么一定要回向?
· 一个具足福报、因缘、智慧的人才能看到的世界
· 这部自导、自演、自欣赏的剧,别入戏太深
· 善财童子参访普贤菩萨
· 一个生命怎样才能脱离苦海的煎熬
· 虚云老和尚:圣贤之所以为圣贤,原因何在
· 【日语视频】佛是圆满的生命
· 敦煌本《六祖坛经》 汇总完整版(全九篇)
· 舌尖禅味——油面筋生成记
· 你的生命,缺水吗?
· 甘露醍醐 | 和合一味,才会有对抗魔的免疫力
· 铺就轮回轨道的作者,没有他人,唯有自己
· 《华严经》是普贤菩萨人格化的体现
· 修行要提升觉照和观照力
· 怎样做才有资格说是佛弟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