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那颗修行的心

2023-08-13 21:31: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图片



推荐同步收听音频





  FORIQINGLIANG  


我们现在的这种苦修,是菩提路上的一种痕迹,也是一种生命经历。当我们有一天明白了为什么来这里的时候,就会把所有的不适变成修学的动力,会更加用心地去体验佛法的不可思议,会在差异中、在不适应中去找寻修行的那颗心。



图片





Part 01.   正念


得法受用


/

图片


图片




现在已经接近子夜了,大家还坐在这里听经闻法,用过去祖师的话来说,“打瞌睡的是谁?”我们也想想:昏沉的是谁?疲累的是谁?


广钦老和尚有时候锻炼徒弟就是这样的。在他晚年的时候,徒弟们白天晚上忙着建寺院,有一天忙到半夜了,老和尚还把那些洋钉倒出来,大大小小混在一起,让他们捡洋钉,然后分类。徒弟们真的是累了,老和尚跟他们说:“你们每个人死的时候比这个更累,我就是在训练你们提起正念。”


如果没有这样的威德,就不能有这样的大方便来调化大家。这一件事情就会让大家一辈子铭记在心,任何时候累了都不忘提起正念,而不是在累的时候去皈依那张床。所以,有了这样一个正念,在何时何地都会得法的受用。





Part 02.   四不坏信






图片
图片
图片

Treasure

Compassion






每一个道场都是佛陀在人间慈悲的化现,每一个道场都有如佛一样的大善知识,每一个道场都有非常精进、清净庄严的善友菩萨。所以,哪一个道场都是我们的皈依境,以后无论去哪里,都要谦卑地以三宝弟子自居,要把三宝作为我们的皈依处,把僧团作为我们的和合处。


我师父虽然通达三藏,一生中尤其精于传戒,开堂大师父做了无数次,也做过得戒和尚和羯磨阿阇梨,但是我跟在他老人家身边十几年,师父并没有跟我们讲什么。实际上,我们受菩萨戒的时候,“四不坏信”才是最重要的。


四不坏信,即四不坏净。《杂阿含经·卷三十》中佛云:“何等为四?谓于佛不坏净成就,法、僧、圣戒不坏净成就。”


“四不坏信”,指在生老病死的表象下,我们的自性中有不生不死、不垢不净的佛、法、僧和戒。住持三宝的神圣职责就是开发我们每个人自性中的这些宝藏,它们就像埋在泥沙中的黄金一样,无论被埋藏得多久、多深,其本质是不变的。佛菩萨来救我们,就是唤醒我们内在本有的不生不灭的体性。





Part 03.   如饮甘露


次第修学


/

图片


图片




现在,如来教法还在,我们具足僧相,而且这么精进,我们对佛菩萨的信心还能克服自己生理上的局限、狭隘、惰性,还能克服我们对生死的依赖,这就是佛法。我们只有天天努力地把头扎在佛法里,才能超越娑婆世界的无常。


佛教有这么多经律论,不管是学教、学戒,还是念佛,都跟佛陀在一起,都是在忆佛、念佛,都是不相妨碍的。所以,我们要有这样一种知见:念佛不妨碍学教持戒,持戒不妨碍念佛,持戒的当下就是念佛。


只有我们出家人的戒律是七众弟子里更细致、更特殊的、佛陀特有的一种灌顶。所以,一旦有条件,我们也要慢慢地、次第地去学。


佛法的大海这么广,只要有了信仰,有了正知见,有了目标,我们都可以去饮这些甘露。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恭逢一代高僧松纯长老圆寂纪念日
· 菩萨戒与三皈五戒的区别
· 为什么观世音菩萨也要念观音?
· 方便度众不可数(六)
· 学了佛法,就要努力帮助众生
· 胜义空谷中 —— 黄庭坚《发愿文》释说
· 如果能在一切善法的调御中自我降伏,就能每天得清凉
· 怎样用有限的光阴创造无量的功德?
· 修行者的人生是怎样的人生
· 超度自己的我执、我见和业力之方法
· 方便度众不可数(五)
· “若愚”,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 敬畏从规矩里来,恭敬从理解中来
· 命运和世界从这里改变
· 突破轮回的难点
· 【中英双语】一行禅师:正念的奇迹
· 生命最大的浪费是本具的佛性没被开发
· 方便度众不可数(四)
· 拓展生命的边际
· 皈依在修学佛法中的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