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顿身心

2023-05-14 21:30:00 发布: 人气:2


图片
图片





▲點擊音頻聆聽朗读

图片





◎  安顿身心

有多少正定聚?

有多少安住在法里?



我们怎么安顿身心?

你有正定聚,就得正定聚的加持;

你是散乱的,就没有加持。

我们的身心世界每天有多少正定聚?

有多少安住在法里?



图片




01

不离正觉

FORIQINGLIANG



为什么六祖大师那么大的根器还要去猎人堆里锻炼十五年?因为他心中有道,他在逆境里也能全然地实践他的道。我们这里全部是佛弟子,你就放松了,所以我们修行的难度没有六祖那么大。


正定就是正觉,就是保持正觉的状态。如果你讲话时有个念头,有个目的,实际上就偏在这个目的里了。当你偏在目的里的时候,文殊菩萨讲过,“当执着生起,正念已丧失。”你就没有在正觉里了。如果你在正定聚中讲话,也不用打草稿,应机而谈,虽谈而不离正觉,这是不一样的。


好比开车,开了五十年也不代表你开车的时候可以开小差。修行就像开车一样,开着开着不在状态里了,那就很危险。




图片



02

莫忘失正念

FORIQINGLIANG



哪些方面保持正觉最难?比如吃饭,别小看吃饭,每天要提醒自己:“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你是以禅悦为食吗?你有正定吗?如果正定都没有,哪有禅悦?


如果你的分别心就在饭上了,这辈子吃多少饭对你有用吗?有了正定才能了生死,我们佛弟子吃饭不要忘失正定,要有念佛的状态。


同样,穿衣、走路、干活……处处都要提起正念,处处都要在道上,处处都要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这个会了,你就跟过去祖师在同一处了。


最玄妙的修行也莫过于此,不是讲天方夜谭,实际上,修行是很平实、很平凡、很普通的。就在这个平凡处看我们能不能保持正念,保持正知正觉。




图片



03

正觉可以消业障

Life is more than this




过去祖师说“我五十年方打得一片”,我们修到现在了,打坐能保持正觉吗?哪怕天天惭愧,还没惭愧两下呢,一天过去了,第二天继续来,如果还失败,还要继续惭愧。所以,不要说跟祖师比了,我们有时候跟自己比比都不好意思。


不要等着自己死了再让师父送往生,你活着的时候师父都没办法把你送到佛光里,别说死了之后了。我们对着你那个尸体送吗?你的心识跟着师父还是跟着业障去了?平时你的心都不能跟师父、不能跟佛相应,你到了中阴也不会相应的。


师父只是一个双引号,实际上你要跟着佛,因为师父也是会死的。你跟着正觉就是跟着佛了,我也往这方面用功,你也往这方面用功,那就对了。正觉是不随着业障去的,正觉可以消罪障。




图片




04

修行的重点

FORIQINGLIANG




佛教里的行、住、坐、卧四大威仪里的第一个就是行,有正觉的行肯定是六根都摄的,跟世间人赶路那种走法是不一样的,不仅你有笼统概念上的正觉,甚至你脚掌落地,从脚后跟到整个脚掌碾压过去,你都会感受到大地对你的承载,感受到我们的体重跟大地之间的吸引力,那种正觉会越来越细腻。


佛陀每天出去托钵乞食都是在六根都摄的状态中的,都是在定中,佛陀吃饭、饭后散步也是正定聚,都具足了戒定慧的庄严,也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状态。佛证得的是“无上正等正觉”,除了正觉,还有“无上”,还有“正等”,从正觉的这一点辐射开,要到“正等”的正觉,这条路你只要走对了,不用管你的正等量达到多少,有了正觉,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皈依佛。


所以,我们在这里干活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修行、修行、修行”!要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正觉就是无量光无量寿;正觉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正觉里是没有生老病死的,是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正觉就是佛性,你没有正觉了,就是佛涅槃了,隐没了;你有正觉,释迦佛就在那儿。这是我们修行的重点。




图片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浪费时间也算恶业 ......么?
· 母亲节 | 没有她,就没有一切佛陀成道的故事
· 那些高僧与母亲的感人故事
· 母亲节,这是送给妈妈最好的礼物
· 【母亲节特辑】母亲心中的莲花是菩提道场的金刚座
· 大药妙智解疑难(二)
· 致敬母亲节 | 中国“四大贤母”
· 人生的幸福感它是 ......
· 他往生极乐的启示:平时努力消业解怨结,往生时才没有障碍
· 你努力了,佛是你的助缘,你不努力,佛也帮不了你
· 在清凉胜境里有所收获
· 这样修业报现前时,苦痛才会减轻甚至不起作用
· 清凉微漫|忍是第一大力量
· 在惭愧中,提醒自己“禅悦为食”
· 大药妙智解疑难(一)
· 身口意要调柔
· 修行中“劳动”的秘密
· 对于这样的善根因缘,要懂得珍惜、懂得感恩
· 佛子心语 | 他应该是一个内心柔和的人
· 修行,功不唐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