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修业报现前时,苦痛才会减轻甚至不起作用

2023-05-13 00:03:00 发布: 人气:6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浙(2022)0000575





图片
图片
图片


点击收听同步音频




“心若灭时罪亦亡”,

我们在忏悔时念的这句话,

是不容易理解的。

我们要是能做到,

那做到一分,

就得一分的受用。



图片

拥有超越苦的观照力

比如我们发烧浑身酸痛的时候,要思维是谁在烧,谁在痛?烧有自性吗,受痛的人在究竟上有“我”吗?其实这只是痛的觉受而已,觉受当下也是透明的。当我们有了这种观照力,有了这样丰厚的般若资粮的时候,那种病痛就能被我们超越了。


业报还是丝毫不爽地发生着,但是我们内在的功德,我们的福德资粮已经把苦化消了。


所以,大修行人还会落因果吗?会落。业报会不会发生?会发生。只不过对于大修行人而言,当宿业成熟的时候,他痛苦的程度是大大消减的。


图片


也有的大修行人,病痛现前时会像常人一样痛苦不堪。有一位师父,生病时也像孩子一样哀嚎,当徒弟对师父的这种表现不理解时,师父却说:“老僧还有不痛的在。”然后跏趺一坐就进入涅槃了。像这样的修行人,他是有空性的智慧的,是有涅槃的功德的,他在受业报的时候,你不能认为是他修行的本事差。


有的师父是真的在替众生消罪业。当业报现前的时候,他以菩提心的缘故,会替众生承担同样业流的果报。对他来说,这是自然的一种观修:愿所有众生同样的恶业都成熟在我的身上。




图片

自他相换

“自他相换”这是很重要的菩提心的修法。我们凡夫做不到,但一个真实的菩萨确实可以达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境界。这也是我们对三宝的一种信念。


大修行人就是如此,虽然还落因果,但他的身口意的状态是不一样的,内外的受用境界是不一样的,他是如如不动的。当幸运降临的时候他如如不动,当悲惨的恶业报降临的时候,他也如如不动。他不仅如实地承受,还以此为菩提心的增上缘,发愿所有众生相同的业报都由我来承受。


图片



图片

心若灭时罪亦亡

“心若灭时罪亦亡”,这个“亡”不是指不受业报,而是指受报时身口意的境界不一样。对修行人而言,他受的业报,从智慧的角度、领纳的层面来讲,是实有的吗?不是啊,对他来说是透明的。


所以“竹密不妨流水过”,竹林再密,也不妨碍流水经过。就像一个具有空性智慧的人,即使遇到障碍、遇到逆境,也能安然而过。但对我们凡夫众生来说,只要业报一成熟,“咵”落到头上就特别实在,一点空性的弹性都没有。


图片


我们一定也向往这种修行的功夫,所以,从现在开始好好修吧。佛法在世间,我们珍惜着,很用心,这条路就会变得很容易;不用心,纵使很聪明,也是在走轮回的老路。《地藏经》里说“旋出旋入”,刚救出来,“噗通”又掉下去了。


在这条修行路上,我们只要在善知识的引导下长期地熏修,业障就会慢慢消除,福德智慧的资粮就会慢慢增加,就会有“照见五蕴皆空”的能力。


这样,当业报现前时,苦痛就会相对减轻,甚至不起作用,我们就可以“度一切苦厄”了。


——三参法师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扫码关注|佛教慧日



相关文章
· 清凉微漫|忍是第一大力量
· 在惭愧中,提醒自己“禅悦为食”
· 大药妙智解疑难(一)
· 身口意要调柔
· 修行中“劳动”的秘密
· 对于这样的善根因缘,要懂得珍惜、懂得感恩
· 佛子心语 | 他应该是一个内心柔和的人
· 修行,功不唐捐
· 【中西双语】星云大师法语
· 我们超越的不是当下的苦,而是当下的苦海
· 镜面国王具超人聪慧(四)
· 破“我见”与破“我执”的关系
· 佛法的修行还是越古老越好!
· 石碑的护法神说:它代表唐代的佛法,加持力很大,要好好保护!
· 佛法加持最大的时候,不要让业障冒出来
· 《童蒙止观》〡疾病出现的相状和因缘
· 这是何等的快乐!
· 用智慧的宝剑斩破生命的牢狱
· 看,有什么好贪的!
· 镜面国王具超人聪慧(三)